A4:视点总第4520期 >2019-04-22编印

信用体系让循环经济更具活力
刊发日期:2019-04-2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如今,很多年轻人已把网购作为主要的消费模式。在疯狂地购物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的闲置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由此,一大批二手交易电商平台由此而生。据央视财经报道,目前我国的闲置物品的交易规模已达5000亿元,并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可以达到1万亿元。

在不断攀升的用户和交易量背后,各种乱象也频频出现:公然售假、恶意退款、售卖违禁物品……买家感叹“套路深”、卖家常吃“哑巴亏”。二手交易电商平台在快速发展之下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弊病丛生,加上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不少二手交易电商平台沦为售假的平台和滋生诈骗的温床。

二手交易电商平台如何建立起自己的信用体系?如何让买卖双方都能放心交易,为二手物品重新注入新价值?的确值得人们关注与思考。

“圈粉”同时也在“掉粉”

如今,随着二手交易电商平台数量的激增,不少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从纯粹的“买买买”向更理性的“买买买+卖卖卖”转化。闲鱼、转转、红布林、瓜子二手车、拍拍、百姓网等等平台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态。

记者在这些网站上浏览,发现二手交易电商平台的交易物品可谓“应有尽有”。从家里不想养的宠物猫到服装鞋帽、家居用品、儿童玩具等,价格也的确非常实惠。在“闲鱼”APP的首页,“每天交易10万件以上”的字样格外醒目。除了类似“闲鱼”这样的综合类二手平台,还有主打高端奢侈品的“红布林”以及二手图书“孔 夫子旧书网”等等各类专业二手交易电商平台,也都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然而,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的同时,二手交易电商平台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就在前不久,上海法院判决一起合同纠纷,消费者邓女士在购物平台上购买了一款经平台鉴定后的LV二手包,但到手后对商品存有疑虑的她再到平台认可的鉴定机构鉴定,得出的结论却是真伪存疑。邓女士将平台告上法庭,索取3倍赔偿。最终上海一中院支持邓女士要求退还货款、检验费及运费的主张。

缺乏强力监管 信任度削弱

记者采访多位有过在二手交易电商平台上购物经历的消费者,他们给出的结论很相似:二手交易电商平台上购物的确很费神,很怕上当受骗。即使电商平台声称经过信用认证或者几十道检验手续,但是还是觉得存在上当受骗的风险,如果是要购买大件商品或奢侈品就更要有一双“火眼金睛”才行。

“由于损耗程度难以评估,用量等难以考证。再加上二手交易电商平台无法掌控与了解闲置物品在发货时的具体情况,以至于造成无法判断买卖双方的纠纷情况。而对于个人卖家或者买家而言,议价过程成本太大,显然没有更多精力投入到买卖纠纷中。于是,这种看似不大的纠纷与矛盾就在不断削弱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信任。长此以往,好商品就会逐步退出二手市场,消费者更是无法对二手交易电商平台形成黏性。”采访中,一位经常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业内人士这样说道。

在西安市消费者协会,记者也了解到,去年以来西安消协也受理过多起在二手平台买到“问题车”的投诉,问题多集中在消费者买到物品和实际不符,和平台交涉无果后转而向消协投诉。但由于证据不足,电商企业在外地等原因,消费者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和维护。

信用体系成为核心竞争力

陕西德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佩雯表示,从《电商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来看,目前对在二手交易电商平台上出现问题后的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日益全面。包括七天无理由退货,以及即使双方约定不退货,一旦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消费者均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但在实际操作中,售卖有质量问题的二手残次品,难在取证和诉讼,大部分消费者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这些纠纷和问题其实都在蚕食着二手交易电商平台的信用度。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目前由于二手交易电商平台存在的监管漏洞,才会导致诸多问题产生。张佩雯表示,二手交易电商平台应该进一步严格用户准入,除了信用积分制度,平台可尝试建立保证金、买卖双方实名可见等制度,为买卖双方增信,用良币驱逐劣币。让以经营为目的的用户承担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对有异常交易的行为和用户,平台要及时响应,对其名下的账号进行迅速、合法的处置,让违规违法者寸步难行。此外,出了问题要让消费者找得到人、投诉有门。平台要加强对售后工作的投入,及时响应消费者需求,不要让二手交易成了“一锤子买卖”。 (综 合)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