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聚焦总第4518期 >2019-04-18编印

爆款“互助保险”背后:存在不确定风险
刊发日期:2019-04-1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近日银保监会因违规开展“相互保”业务对信美人寿下发处罚决定,共处罚金65万元,两位相关责任人分别被处罚金13万元、15万元。值得注意的是,日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保协”)对外发布2018年度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时,也曾点名“相互保”创新不当,“将网络互助计划伪装成相互保险。”

然而,在监管接连出手的同时,互联网巨头入局保险的野心并没有因相互保事件停止。京东互保、水滴互助、点滴相互、宁互宝等类似产品相继上线。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开始以开展“网络互助计划”的名义进军这一领域。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网络互助如果正确引导,完全可以成为金融保险创新领域的全新典范。需要注意的是,这类“相互保”产品在销售的时候,使用了很多带有误导擦边球性质的描述和引导。但实际上这类产品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不确定的价格、后缴费机制等。上述人士指出,网络互助类产品覆盖人数多、范围广、社会影响大,平台在做宣传上时,应该明确这类产品的风险,实实在在的让消费者比较透明的去消费这个产品。 相互保业务被监管

4月12日,银保监官网公示的关于信美人寿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的有关规定,经查,信美人寿存在以下违法行为:

在“相互保”业务中通过产品参数调整的方式改变了产品费率计算方法以及费率计算所需的基础数据,时任董事长杨帆和时任副总经理兼总精算师曾卓对上述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在“相互保”业务中向保险消费者传达“相互保”产品依法合规的错误信息,以及第一年参与成员分摊金额仅需一两百元的误导信息,时任董事长杨帆和时任副总经理兼总精算师曾卓对上述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

银保监认定,信美人寿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行为,和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相关规定,决定对信美人寿处以罚款共计65万元,对杨帆、曾卓两位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分别处罚款13万元、15万元。值得注意的是,3月18日,中保协对外发布2018年度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中,也曾点名“相互保”创新不当,将网络互助计划伪装成相互保险。

报告指出,互联网保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产品创新不当的问题,将网络互助计划伪装成相互保险。例如,2018年在网络广泛传播的“相互保”产品,“涉嫌存在未按规定使用经报备的条款费率、误导性宣传、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而被监管叫停,给公众对保险的认识和理解也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相互宝”的前身为“相互保”,诞生于2018年10月16日,由蚂蚁金服旗下蚂蚁保险与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联手推出,对包括恶性肿瘤等100种大病提供互助保障。芝麻分650分及以上的支付宝会员可免费加入。加入后,如遇重大疾病,可享受最高30万元或10万元不等的大病互助金,费用由所有成员分摊。上线9日,相互保用户数就突破了1000万。短短一个月后,2018年11月,“相互保”因涉嫌违规被监管叫停。随即蚂蚁金服将支付宝上的“相互保”更名为“相互宝”,背后不再对接《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正式转型为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 网络互助火热

尽管监管接连出手,互联网巨头入局保险的野心并没有因相互保事件停止。互联网巨头纷纷行动,上线类似产品推广这一网络“互助保险”新模式。2018年11月13日,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与京东金融合作低调推出的“京东互保·重大疾病相互保险计划”开始低调内测。2018年12月29日,滴滴正式发布“点滴相互重大疾病互助计划”,着手布局网络互助。产品界面显示,“点滴相互”覆盖癌症和99种重疾,0元加入,最高互助金额50万元。数据显示,“点滴相互”计划上线1天的参与人数已超过3万人。截至近日,“点滴相互”的参与人数已超过55万人。2019年3月27日,旗下拥有水滴互助、水滴筹、水滴保等业务的水滴公司对外宣布完成由腾讯领投的B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近5亿元人民币。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表示,水滴互助目前保障用户超过7500万,为2500余名患病家庭分摊了超过3.5亿元的健康互助金。而据《国际金融报》消息,苏宁金融科技开始内测网络互助计划“宁互宝”,0元即可加入,最高可获30万元的抗癌互助金和最高10万元的身故互助金。苏宁金融方面对媒体表示,目前仅在小范围内测阶段,是否上线尚未确认。

对此,某互联网平台从业人员分析指出,网络互助与其他互联网金融创新类比,就是“众筹”“P2P”与保险行业的结合,其基本理念和运作模型完全相同,社会效益非常突出。此外,网络互助这种形式在发展初期在获客方面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各大互联网巨头开展这一业务能够有效地绑定用户,避免用户流失至其他平台。

4月10日,蚂蚁金服消息称“相互宝”成员数超过500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互助社群,用户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余额宝。“可以看到,之后互联网巨头推出的产品,都不约而同地不再以保来命名,而是将产品定位为网络互助计划。”上述人士对本刊表示,后入场发巨头们纷纷打起互联网互助计划的口号,可以看出是出于规避监管的考虑。而相互保改名之后,这一市场已经打开,监管并未做出下一步监管动作,于是更多的平台开始尝试入局。 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据蚂蚁金服披露,5000万相互宝用户中,有31%来自农村和县城,47%为外出务工人员。而已经获得救助金的24位成员中,也有一半来自低线城市和农村,大部分是儿童和外出务工人员,最小的只有2岁。“相互宝”的火爆,反映了一般收入群体保险意识的提升以及对大病保险的需求。不过,业内专家认为,这类产品带有误导擦边球性质的宣传、不透明的收费等特征也存在不小风险隐患。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陈辉博士指出,本质上看,网络互助是一种在会员之间分担风险、分摊损失的行为,具有广义上的保险性质,但同时这类产品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指出,加入网络互助后,未来的实际付费可能会超过消费者的预期,“特别是在未来新加入人群越来越少的时候,平均赔付金额必定会随之上升。而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另外,受低廉的价格吸引,有部分用户在没有真正了解这些互助计划的“游戏规则”的情况下,盲目参与了网络互助计划,从而遇到了在真正出现风险时不能得到相应补偿的问题。

以相互宝首个赔审案例“云南唐爸爸”为例,2018年12月,唐先生意外摔伤后陷入深度昏迷。他的家人向“相互宝”发起了互助金申请,但唐先生此前因皮肌炎连续服药3月未告知,不符合“相互宝”加入规则中的健康告知,遭到拒赔。接着,这一案例进入赔审阶段,即由“相互宝”的赔审团来审议。25万名赔审员历时5小时投票,最终结果是维持原审核意见,不予赔付。

陈辉博士表示,互联网+保险创新,如果还和传统保险一样将产品放在黑盒子里,是不符合互联网精神的。“相互保这类产品覆盖人数多、范围广、社会影响大,平台在做宣传上时,应该实实在在的让消费者比较透明的去消费这个产品。让消费者认识到,网络互助计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保险,也不是社会慈善,使其认识到网络互助的风险。”例如,与保险产品的刚性兑付相比,由于大部分互助计划都采取后缴费的机制,而据其不完全统计,目前最大的网路互助平台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大多数的平台仅有500万元。若参与计划的客户不能在其他人需要时及时分摊风险,从资本看,网络互助资本金的不足可能引起偿付能力不足,无法建立必要的风险管控系统,平台宣称的保障无法得到及时兑现等问题。

“除了运营资金普遍不足外,现阶段的网络互助平台除了快速累积客户,炒作新技术外,目前还没有一家平台能够建立起长期的可持续的运营模式。”陈辉博士认为,目前,并没有针对网络互助平台的监管政策,全靠平台运营团队的自律。在客户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保证客户的利益,如何保证投资人的利益是互联网平台需要考虑的问题。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