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视点总第4518期 >2019-04-18编印

爆款奶茶配方居然在电商平台能买到
牵涉17个品牌,涉嫌侵犯知识产权或消费欺诈
刊发日期:2019-04-1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天天排队去买的喜茶,网上竟然有号称同款的企业配方?”据《北京晚报》报道,市民雷女士日前发现,不少电商平台上有卖家公然出售企业奶茶配方的全套资料,包括鹿角巷、喜茶、一点点、奈雪、coco等当下时兴的网红奶茶,“总共17个品牌的配方,全套下来不到50元,还能享受1对1指导,这是真的吗?”《北京晚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内部配方”来源渠道存疑。喜茶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售卖官方内部配方的谣言一直都存在,不法分子打着各种品牌旗号,哪个热门就贴上哪家品牌的标签,希望公众不要被这种噱头谣言所蒙骗。” “网红奶茶”同款配方热销 《北京晚报》记者打开雷女士发现的网红奶茶配方售卖的产品链接,看到该产品月销量达611笔,销量可观。据商家介绍,只需49.9元就可购买含鹿角巷、喜茶、一点点、奈雪、coco、米芝莲等17个品牌在内的产品配方,包括饮料、甜品、果汁、小吃等。“现在加盟费很高,不是每个创业者都有那么多资金,我希望可以帮到更多的人开店。”该名店主表示,购买配方产品的顾客大多是想要自己开奶茶店却又不想加盟的人。

这种网络销售网红奶茶企业配方的现象并非个例。记者看到,在多家电商平台,均有大量关键词为“网红奶茶配方教程”的产品出售,不少月销量破百。一些店家展示的网盘链接里还含有原料采购清单、进货渠道、设备清单等,还建有多个培训群提供指导以及更新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家店铺中,记者看到店主提供的喜茶配方手册、一点点教育训练手册等纸质版资料,上面标有“机密资料五颗星”或“禁止复印”等字样,证明其为企业的“内部资料”。 配方真假来源存疑

这些所谓的企业配方内部资料从何而来?记者在商家的话术中发现不少“雷同”的猫腻。一名来自杭州的卖家表示,自己曾在奶茶店打工7年,这些配方都是自己从打工的门店拿出来分享的。而另一名来自上海的卖家也表示,自己在奶茶店工作4年多,熟悉奶茶制作流程,希望通过分享图文视频资料帮助他人开店。记者看到,不同店铺出售的各家奶茶内部配方资料封皮基本相同。

一位曾在茶饮店工作过的知情人士透露,在员工入职时,店内会人手一份操作配方,为的是每个人都要记下并学会各种茶饮的制作方法,能拿到茶饮配方并非难事。

不过,也有不少买家对这些奶茶配方的真假提出质疑。“店家提供的视频和文字版对不上,用视频版发现没有具体材料的比例,按照文字版做出来的材料比例也对不上,杯子装不满,这个所谓的官方资料是真的吗?”一名买家留言称。 专家称:侵犯企业知识产权

“倘若这些出售的资料为真,那这些卖家肯定侵犯了企业的知识产权。如果配方为假,那这些店家则涉嫌消费者欺诈。”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一个规范性的餐饮企业对接触到配方的相关人员一定会签订有关的保密协议,员工如果擅自出售有关信息,需要承担相应责任。这意味着,相关企业店里把配方拿出来卖,这一行为并非卖家所说的“分享”那么简单。

喜茶有关负责人则向记者回应称,所谓的“内部企业配方”均为假冒。“这种谣言一直都存在的,之所以是谣言,就是因为真实性无法考证。不法分子打着各种品牌的旗号,贩卖配方,早有存在,哪个品牌热门,他们的配方就会被贴上哪个品牌标签。” 企业维权不容易

据《北京商报》报道,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因此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可归结为不为公众所知悉(秘密性),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价值性),具有实用性以及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保密性)。

琨霖律师事务所律师罗思翔表示,网上售卖奶茶配方有两种情况,一是由前员工或在职员工因工作便利获取配方后在网上售卖,第二种是由第三方通过反向工程破解配方后售卖。如喜茶配方符合法律上对商业秘密的定义,同时公司采取了相应保密措施,如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或单独签订保密协议,公司可追究前员工责任。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或致使权利人破产的立案标准,公司可直接去公安机关报案。

但是上述第二种情形,奶茶公司则不能以第三方主体或个人侵犯商业秘密为由,追究其法律责任。罗思翔指出,“这时候要看奶茶公司的配方是否进行了专利申请和认定”。

虽然企业可通过申请专利或将配方作为商业秘密进行保护,但证据收集和损失数额的证明都有较大难度。罗思翔建议,企业应从源头出发,完善企业内部保密制度和保密措施,加强对涉密员工的管理,对于重点涉密员工采取签署竞业限制协议等约束方式以及加强涉密员工的普法教育培训,尽可能降低企业商业秘密被侵犯和泄露的风险。 (综 合)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