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被现今医学界视为终身不愈的不治之症,甚至被归列为精神残疾。
自上世纪40年代由医学界定义了孤独症以来,将近一个世纪,医学界一直是束手无策,即便是最近炒的甚为火热的基因理论也无法准确定因。
孤独症之所以表征出广泛性发展迟缓,其核心问题是由于他们自己的社会行为动机的缺失所导致的,而这些社会行为动机的缺失,又是由于他们的社会需要的缺失而产生的,但归根到底,这一切则都是因为他们的社会性缺失所造成的,没有社会性才是孤独症的真正的“病因”。
只有建构出孤独症人士支配其各类社会行为的动机,才可以解决他们的广泛性发展迟缓的问题,而令其产生各类社会行为的动机的关键是要建立起孤独症人士的社会性;
要使孤独症人士建立起社会性,建构他们的社会参与动机,是建立社会性的决定因素。
然而,要建构他们的社会参与动机绝对不能依靠训练,并不是通过所谓的一些认知训练、情感训练、社会性行为训练、社会交往技巧的训练、更不可能是通过某些感统训练来建构产生的,要建构孤独症人士的社会参与动机,必须要通过教育的影响与渗透,社会活动参与动机方可以得到有效的建立与发展。
孤独症儿童基本上还停留在心理学理论所描述的,其心理意识仍处于自然人的阶段。孤独症儿童的广泛性发展迟缓的“病征”,其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性缺失的问题。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问题,就是如何建立起他们的社会性问题。是如何使他们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实际就是一个人的动机的产生与发展的问题,是一个社会及社会性动机的问题。要解决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问题,必须是采取教育引导的手段,通过创设引发孤独症儿童与人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并建立起他们的社会概念,令他们产生社会意识,从建构他们与人活动的动机开始,直到建构出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动机,而发展出他们的社会性。
深圳市盛大博林少儿康复中心在2013年11月到2018年5月对62名3岁到10岁的典型孤独症儿童,分三个批次进行动机构建的教育干预,每一批次以两年为一个教育干预周期,这三个批次在进行动机构建教育的干预后,我们取得了革命性的成绩。在这62名患儿当中,有40名患儿达到了核心康复的标准,康复率达到了64.5%的,彻底粉碎了孤独症不可康复的错误观点。
64.5%的康复率,这一数据,第一次为动机构建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事实依据,并强而有力地证明了动机构建教育,建构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参与动机,是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唯一出路,也强调了,教育是使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唯一手段。 (尤晓阳)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