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4513期 >2019-04-11编印

茶产业炒作之风可以休矣
刊发日期:2019-04-1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黎 娜/文

这两年,路过福建省内几条高速公路的人可能会注意到,福建这个产茶大省,开始卖“肉”了。

高速路的很多广告牌上,“牛肉”“马肉”赫然在目。

仔细看,原来还是茶叶广告。

“牛肉”,指的是产于武夷山牛栏坑的肉桂;“马肉”,则是产于马头岩的肉桂,都是一种岩茶。

但就是因为用了“牛肉计”和“马肉计”,岩茶的身价顿时扶摇直上。据媒体报道,有8克的“牛肉”甚至卖到了3千元——比黄金都贵。

近几年,茶产业的炒作之风始终未休,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已经被揭穿老底的小罐茶,原形毕露之后,消费者才知道,不是每一罐茶都是大师炒的,因为大师很忙,炒不过来。

从产业角度讲,炒作武夷山的岩茶,也会对当地茶产业和市场造成长久的伤害,因为这已经不是茶叶第一次被“炒”。普洱茶、铁观音、老白茶……天价茶留下的教训已经不少。

价格不理性的上涨,消费者的追捧,直接导致茶农扩大生产,整条产业链也随之扩容增产。

但泡泡总有被吹破的一天。等到那一天真的来了,茶农和产业链,无疑都是受伤最深的。

规避炒作,除了鼓励消费回归理性,技术手段也可以借鉴。有业内人士表示,可以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实施企业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还如,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商家贴上武夷山特定山场标通过夸大渲染、稀奇古怪的“花名”,忽悠消费者卖出高价的套路进行广为宣传;再如,借力举报制度等等,以实现市场的净化与优化。

另外,在消费端也应当进行合理引导甚至治理,给天价茶降温。

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无底线的炒作只能把本来“岁月静好”的茶叶炒成一地鸡毛,毁掉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