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德宝 □ 梅峰王春煜)浙江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2018年浙非高层的多次互访,为浙江带来了一阵“非洲热”。为加快推进浙非经贸合作,3月1日,浙江对非经贸合作交流会在杭州举行。
浙江省商务厅厅长盛秋平在会上介绍,2018年,浙非贸易额超过300亿美元,其中进口增幅达到24%,“浙江企业在非投资总额达到31亿美元,投资从纺织、批发等传统领域向医药、安防、电商、文化等新领域拓展。非洲已成为我省外贸进出口重要的新兴市场和浙江企业‘走出去’和开展产能合作的重点地区”。
由华立集团生产的华立“科泰复”组份“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被列入WHO第二版《疟疾用药指南》的推进用药目录,在非洲多过个国家累计销售2500万人份,成为非洲有口皆碑的中国品牌抗疟药。“我们在非洲的医药板块业务主要是昆药(昆明制药)为主,在非洲市场的营收占国际营收比例达到70%。下半年,我们还准备在东非的乌干达投资医疗器械厂、药厂,弥补当地医疗产业发展不足的短缺。”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会上发布了《浙江省加快推进对非经贸合作行动计划》,其中包括了浙江省对非贸易合作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举措和保障体系,据介绍,这是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的地方性对非经贸合作计划。
盛秋平指出:“浙江省将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从规划指导、产业对接、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数字经济、人文交流六个方面精准发力,力争利用未来四年时间,在对非贸易、投资、机制和活动平台等方面都能取得较大突破。”
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国际商学院副院长何曙荣介绍说:“我们商学院直接服务国家对非相关政策,专门针对中非交流而进行人才培养,集中了学院的年轻博士,编写了包含非洲文化、宗教、非洲各国法律、中非经贸交流相关政策等内容的教材用于教学工作。”
何曙荣分析,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浙江省及高校都在积极配合国家的部署要求以开展具体的工作。一方面能够凸显企业的业务特长,另一方面也能发现非洲当地的市场需求。“非洲大部分国家目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发展之路,也是非洲各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道路,在城镇化、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中会产生大量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也就是企业的商机。”何曙荣说。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