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4487期 >2019-03-05编印

“数字滴灌”助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刊发日期:2019-03-0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是经济和就业的“稳定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需要多方合力。近年我国一些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探索运用“数字滴灌”服务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所谓“数字滴灌”,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周桐宇看来,与服务大企业为主的人工授信服务不同,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形成对小微企业的数字刻画,为其提供精准授信服务。

周桐宇表示,近两年,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获得一定程度缓解,但大多数信贷需求在1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没有被满足。传统银行在服务占总量20%左右的头部中小企业方面有其优势,但在触达体量更小、代表我国经济“毛细血管”的小微企业方面,力有不逮。而关于近年来我国一些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探索运用“数字滴灌”服务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周桐宇认为此模式应该得到更多鼓励和推广。

在周桐宇《关于“数字滴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建议》的提案中,她指出当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提出鼓励运用“数字滴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数字化改造推动多方数据共享

目前,我国存在小微企业信用数据缺失,金融机构难以完成有效的风控和授信的问题。绝大部分小微企业由于缺乏不动产抵押物,且没有可信的数据化记录,小微企业运营成本、生意流水和客群消费类型等,都难以被金融机构获知和核证,导致金融机构往往无法对其融资风险做出有效判断。来自央行统计数字显示,2018年3月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2.75%,比大型企业高1.7个百分点。

周桐宇认为,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小微企业获贷的前提是有可信赖的风控数据。一是鼓励小微企业实行生产和经营数字化,包括使用移动支付等,以此积累数据;二是推动工商、税务、司法、公用事业等公共数据向金融机构开放,增加小微企业数据的维度和准确度;三是支持贷款机构之间数据互通,联合进行风险研判和动态更新,减少和避免多头借贷、以贷养贷等情况的出现。

联合贷款 扩大“数字滴灌”模式

传统信贷模式在服务小微企业时可持续性差。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的传统模式以线下风控、线下放贷为主,该模式决定其触达更多小微企业难且动力不足。传统银行完成一家小微企业授信的成本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时间周期需要一月至数月;人工成本方面,一位传统银行客户经理每年仅能管理(包括贷前和贷后)10至20家小微企业。根据主要贷款机构的初步合并估算,截至2018年10月,我国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联合贷款超过2000亿元,共服务超过200万小微经营者。

周桐宇在提案中提出,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机构利用各自资金、科技能力等优势进行合作,走联合贷款的创新之路是发挥和扩大服务小微“数字滴灌”模式的有效途径。在防范风险,加强商业银行独立风控同时,周桐宇有三个建议,一是建议不对联合贷款的贷款额度和出资比例作一刀切式限制,保留市场主体自主决定的空间;二是建议顺应互联网贷款跨地域的特点,不对联合贷款进行地域限制;三是建议出台具体规定进一步防范互联网贷款风险,明确联合贷款准入门槛和业务操作流程,规范合作分工机制。 增加融资途径 拓宽小微企业服务渠道

事实上,除了上述机构与体系的不完善,小微企业融资还面临“两多两难”问题,即“小微企业多、融资难,社会资本多、投资难”。民间资本有较大意愿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辅助渠道”,但却面临“投资无门”。近年来,一些民营银行和互联网小贷公司利用数字技术开展线上风控,通过高频的移动支付收付款数据等多维度动态数据生成风控结果,替代传统线下风控,并据此进行线上放贷。该互联网贷款模式初步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的触达、成本、风险等难题,给民间资本参与小微融资趟出一条新路。2018年,部分有资质民营银行和小贷公司还与传统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创新出联合放贷模式。但由于我国融资、放贷中的一些不合时宜的监管限制,导致上述模式作用有限。

周桐宇表示,为了鼓励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与商业银行一起形成小微企业融资“几家抬”的良好局面,一是建议适度放松民营银行发起设立和参股限制;二是建议拓宽服务小微机构的贷款机构融资渠道,适度放开小贷公司等放贷机构杠杆率限制,明确小贷公司金融机构定位,允许这些机构通过进入银行间市场、进入银登市场等方式发行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获得融资,提升其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和规模。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