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王薛淄
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列为2019年第一项重点工作任务。会议明确,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要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制定退出实施办法,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要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成为今年两会关注热点。对此,政协委员建言献策,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特别是作为装备制造企业,装备制造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有所放缓、行业形势严峻、转型压力巨大,主要存在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尚待攻破,产业链各环节相互割裂、缺乏系统化解决方案等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建议:国家构建以装备制造企业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出台面向装备制造企业的针对性科技创新激励支持政策,为企业充分发挥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同时,引导、推动装备制造企业整合相关资源,实现由单一装备制造向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的转变,增强国际竞争力,在装备制造业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邹磊表示,“一方面我认为创新驱动首先要针对我们这个行业的主业能源装备,围绕着主导产品,不断实现技术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讲创新驱动必须谈到人才的问题,我们一方面抓创新驱动,另一方面抓人才的培养、使用,引才和育才。”
在邹磊看来,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企业做优做强指引了方向。邹磊表示,从集团的全面工作上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核心就是解决“优”和“强”的问题。所谓“优”和“强”首先就是技术上领先,没有先进技术,产品就没有竞争力,也不能代表我们中国装备制造的水平。另外,要更有效率,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还要更加绿色环保,更加有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本质就应该是为此提供解决方案。我们正在稳步地向前推进。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会由原来的“量”实现向“质”的转变,中国企业也会由“大”实现到“强”。
培育高技能人才助力高质量发展
从制造业就业人口分布数据显示,60%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认为,作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同向同步,职业教育也必须来一场结构性变革。在提案中,她建议从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两方面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在许玲眼中,这一明确有力的顶层设计,是她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职业教育提升层次、保障生均拨款的建议》提案最为响亮的一声回音。
在许玲的提案中,具体措施包括:由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联合开展技能型、应用型四年制职业教育本科人才培养,同时参照普通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全额生均拨款制度。
在她看来,培养职业教育人才,不光要考虑到眼前就业问题,还要同步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这样才能具备较强的职业迁移能力和职业发展后劲。
事实上,2018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按下快进键,一系列放眼长远、精准点穴的政策措施接连出台,其中不少与其提案建议实现共振。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派出32个核查组,对31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履行教育职责进行督促检查,将“公办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列为重要评价指标;同时,中央财政对提高生均拨款水平、深化办学模式改革的省份将给予综合奖补。
对于许玲来说,过去一年,职业教育改革政策供给不仅雨露充足、落地有声,滚滚春雷更真真切切回响在了自己身边。以作为职业教育师资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南方重镇,去年底,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正式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在许玲看来,一字之变,折射的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和模式的质的跃升。教育部在对许玲提案的回复中,也提出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变,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重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意味着,未来越来越多的高学历技能型人才将通过职业教育的熔炉被锻造出来,成为我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力支撑。
工业互联网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旨在通过全要素产业链的链接,推动形成全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我国是制造大国和互联网大国,两者优势的结合为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数据显示,我国作为制造大国,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同时作为网络大国,也拥有全球最大、世界领先的光纤通信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对媒体表示,工业互联网既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将对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徐晓兰发言表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作为新型的基础设施,对数字经济的建设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看到,德国出台了“工业2030”计划,美国也举全国之力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最终的着力点都是发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提升本国的核心竞争力。徐晓兰指出,目前,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已经迎来了关键的历史机遇,我们需要把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抓手,最终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副部长刘利华对工业互联网能从哪些方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了深入分析。刘利华指出,一是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存量、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比如减少用工量、压缩运输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目前,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已有试点;二是工业互联网有利于扩大增量,更好地支撑先进制造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实现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互联互通,增加企业利润,推动整个制造服务体系的智能化,推动服务型制造的发展;三是工业互联网有利于融通发展,促进创新创业。通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跨行业、跨地域、跨时空的快速汇聚。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