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专版总第4469期 >2019-01-31编印

贵州湄潭:红柚迎丰收 产业助脱贫
刊发日期:2019-01-3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2008年之前,贵州省湄潭县的石莲镇还是一个典型的穷乡僻壤,农民们以种植烤烟为主要经济来源,过度的土地开发导致石莲镇土地越来越贫瘠,农民生活越来越穷苦,寻找既能脱贫致富又能修复生态的产业迫在眉睫。2008年,红柚落地石莲镇生根发芽,石莲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0年来,红柚种植面积从最初的882亩到如今的23800亩,红心柚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嬗变,正朝着“人均一亩柚”的目标大步迈进。

心系群众 敢为人先

“一人富不算富,咱得一起富。”这是郭仕平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作为村民组长的郭仕平凭借几十年种植水果的经验,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但如何带领全部村民过上好日子一直是他的“心结”。脱贫离不开产业带动,石莲镇适合发展什么产业?2008年,在反复斟酌后,郭仕平瞄准了当时比较新奇的红心柚。经过跑到福建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石莲镇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都非常适合种植红柚。

说干就干,他一口气借了17万的高利贷,并给自己下军令状--三年必须成功。他开始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承诺无论盈亏都不收取村民一分钱,无条件提供三年的资金、技术与原料。终于,石莲镇种上了882亩柚子。

那个时候,一股脑只想发展红柚产业带领村民致富的郭仕平在别人眼里简直就是个“疯子”。“现在让我这样干,我都怕没那个勇气了,媳妇当时都闹着要离婚了。”郭仕平笑着说道。

“其实最艰难的是2011年-2012年。”2011年,882亩柚子开始挂果,郭仕平获得了石莲镇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二批910亩田地迅速下苗,石莲镇离脱贫似乎又近了一步。但是,种出来的柚子口感较酸、木质化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市场销售。2012年,百思不得其解的郭仕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请来北京农大教授为红柚把脉,深入摸清病根,对症下药。“我当时都快灰心了,好在最后柚子终于甜起来了,也终于能成为石莲镇脱贫致富的产业了。”回想到此,郭仕平感慨万分。

心系群众,敢闯敢试,脱贫攻坚路上正需要这样的正能量。

脱贫致富 破茧成蝶

深陷水、电、路三不通的困境成为贫困户的绝望,凌晨1点就要爬山过坎卖烤烟的辛酸,原家住石莲镇黄莲坝平定安组的朱会一家感触颇深。2013年,在亲人的呼吁下,在红柚产业的吸引下,她向亲戚借了四万多元,分期买下了13亩地的柚子树,走上了产业脱贫之路。

“这是我家新修的两层小楼房,今年还添置了一辆三轮车,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自搬到黄莲坝村桥上河组后,通过种植红柚,朱会成功脱贫。“国家政策好,自己的努力也不能少。”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与朱会的努力下,2015年,她的柚子卖了3万多元,2016年卖了5万多元。如今,朱会当年借的四万六千多元欠款都还清了,农闲时候她还骑着三轮车去镇上卖柚子,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全面发力 未来可期

改革的关键在于落实。2008年,没有项目支撑、没有先进技术、没有教育引导的石莲镇红柚产业发展异常艰难。借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的东风,政府开始为群众谋出路、求发展。

在推动红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在湄潭县政府的领导下,石莲镇明确前进目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把专家“引进来”、依托农广校对老百姓进行技术培训、开展柚子节“走出去”等一系列工作,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功能的转型升级。

石莲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喻先强表示,石莲镇支持红柚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下一步,石莲镇将开展采摘季,共同见证丰收的喜悦;建立红柚交易市场,规范管理制度;引进深加工企业,拓宽附加产业链;进行景点规划,打造农旅一体化;进行盆景培育,展现红柚风采。

十年的坚持与探索,石莲镇红柚产业也由郭仕平一人单干、五人助力到万人同心,农户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共同迎难而上,喜迎红柚飘香。如今,石莲镇村民已全部脱贫奔小康,成功塑造了产业脱贫的样本。 (李玉莲)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