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从2018年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年会上获悉,2018年前11月,福建省拥有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2389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428.91亿元,同比增长10%,位居全国各省市食品工业第七位、福建省消费品工业前茅。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结构不断调整升级,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与健康要求越来越高,民众的品牌意识日益增强,食品工业发展模式逐步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全国食品工业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系列化、规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近年来,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顺应形势,努力发挥协会的专业优势,在福建省食品科学技术进步奖、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科技成果、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开展技术诊断、食品安全标准维权服务、团体标准制定,举办高端论坛、培训班、研讨会,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和食品行业评选表彰活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得到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和企业的充分认可。
据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传芳介绍,食品产业作为福建省重要传统支柱产业,在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全省食品工业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罐头、水产品、精制茶烘焙、糖果、蜜饯等特色产业发展规模、质量品牌居全国前列,打造形成了漳州、福州、泉州3个超千亿食品产业集群。
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郑宝东教授介绍2018年1至11月福建省食品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说,其中,农副食品加工达2768.39亿元,同比增长8.8%;食品制造业达1505.08亿元,同比增长13.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达912.55亿元,同比增长9.2%;烟草制造业达242.89亿元,同比增长8.2%。据了解,该省食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也实现增长。在列入统计的27种主要食品中,有20种产品产量有增长,占比74%;其中,增长达到10%以上的有10种,占比37%。福建全省产量在全国省市中均位居前十的分别是糖果、罐头第一位;冷冻水产品第二位;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类、精制茶第三位;酱油、配合饲料第六位;鲜、冷藏肉、软饮料第七位;饲料第八位;精制食用植物油、碳酸饮料类(汽水)第九位;包装饮用水、食品添加剂、速冻米面食品第十位。
与食品工业蓬勃发展相比,目前国内外对生态食品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对生态食品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对生态食品的产地环境、生产、加工、包装、储运、评定等更是没有形成相关的技术规范要求。
为满足福建省食品产业市场和创新需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增加标准有效供给,为规范和加强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福建省食品行业团体标准健康发展,福建省工业协会制定《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制定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2017年,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人民政府向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提出制定了制定生态食品相关团体标准的立项申请,为推进“中国生态食品城”建设,保证生态食品质量,建立生态食品市场秩序。在此基础上,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制定了国内首个关于生态食品的团体标准——《生态食品评定通则》。
据郑宝东教授介绍,此标准制定与实施,不仅对生态食品的概念进行全新的定义,还可以通过标准有效规范生态食品产地、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保障生态食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建立和完善福建省生态食品市场,提高生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管理水平。2018年,协会还制定了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团体标准《红曲酿造料酒》,积极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
据悉,在福建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协会成立了“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科技成果评审办公室”,开展食品行业科技成果评审,截止2018年,共33项科技成果通过评审,其中有3个项目分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推动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开展会员企业技术诊断、食品安全标准维权服务。
2018年,协会为会员企业解决了牛肉饼防腐剂占比之和超标问题、“超范围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问题、被检测菌落总数超标问题、产品超范围使用亚硝酸盐问题、虾条菌落总数超标问题、欧式蛋糕产品发霉问题、铜锣烧夹馅蛋糕标签问题等,使企业不合格问题得到解决,免受市场监督部门处罚,挽回了会员企业的经济损失;协会会员企业技术诊断工作委员会还能在企业生产过程遇到工艺问题时,应对“职业”打假时,标签标识等方面遇到困难时,及时组织行业专家进行诊断,提出方案,真正做到第一时间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科 技)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