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月
近来,蜂蜜市场不太平。12月15日,一则关于“北京同仁堂蜂蜜生产商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大量回收过期、临近过期的蜂蜜及更改蜂蜜生产日期”的报道霸占了各大新闻网站的首页,并引发大量消费者关注。
面对违规事实,同仁堂于次日发布公告回应,称同仁堂蜂业在委托生产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和失察的责任,但目前未发现问题蜂蜜进入生产用原料库;对于更改标签日期所涉产品也已全部封存,未流向市场。
一时间,消费者对老字号品质、蜂蜜食用安全产生质疑的声音充斥着网络。有人认为,拥有金字招牌的老字号同仁堂此次暴露出其商业运营下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下降,有愧于招牌下“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经营理念;但也有消费者坦言,同仁堂蜂业作为同仁堂子公司,该问题在市场上并非少见,因此不应小题大做,上升到对同仁堂乃至传统老字号产品品质的质疑。
笔者以为,故意危言耸听绝不应该,但此次蜂蜜事件同仁堂对边缘产业的质量把控和管理等方面的确存在一定问题和漏洞。因此事件爆发后,相比企业在发力如何进行“公关”减弱影响减低损失,及时进行深刻反思、弥补漏洞并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才是重中之重。
我们都知道,老字号同仁堂向来以中药享誉市场,蜂蜜作为其相对边缘的产品并非主流。但无论是子公司也好、边缘产品也罢,只要打着“同仁堂”,那就是企业对外形象和信誉的镜子。身为手握金字招牌上百年的信誉累积和品质积淀的老字号,其立身之本就是一个“信”字。所以,在享受着老字号带给企业的市场地位、品牌价值同时,它们更有责任和义务让这块招牌继续传承下去,这份公司可能比生产制造具体产品更加任重而道远。
我们承认,现代工业生产体系和商业运营手段让代工模式成为普遍,同仁堂蜂业为了增加蜂蜜产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选择某一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生产管理经验的工厂进行代工也是情理之中。但笔者以为,不管采用怎样的经营模式,企业都始终应该将质量与诚信放在首位,身为老字号更是如此,绝不能将扩大收益背后的管理和生产风险忽略,毕竟“金字招牌”的坍塌永远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笔者想说,“老字号”们都是幸运儿,他们在前人的努力下凭一块金字招牌就能“招财进宝”。因此,身为老字号更应加倍谨慎、精益求精,这样才能不负历史、不负前人、不负愿意为这块招牌买单的每一位消费者。同时笔者也相信,此次“蜂蜜事件”能为幸运的老字号们敲响警钟,在现代化经营下更重质量、更强监管,让手中珍贵的金字招牌永远光芒万丈。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