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视点总第4438期 >2018-12-18编印

党建引领村庄建设 生态促进产业振兴
——山东省莱阳市濯村发展侧记
刊发日期:2018-12-1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濯村,位于山东省莱阳市姜疃镇,地处胶东腹地,距离莱阳市区20公里,面积6.72平方公里。今天的濯村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首批美丽宜居村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森林养生基地”,但二十多年前的濯村却是家家户户都养鸡,是鸡粪遍地,污水横流的脏乱村。

有道是:穷则思变。1996年以来,在姜疃镇党委的领导下,濯村党委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在村党委书记高云建带领下闯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村庄建设、生态促进产业振兴”的特色乡村发展道路,濯村的历史既是一部党员引领村庄群众干事创业的奋斗史,也是一个“绿水青山”换来生态“聚宝盆”的生动实践。

创新驱动濯村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濯村在村党委书记高云建带领下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凝心聚力、务实苦干,推动村庄实现“凤凰涅盘”。

坚定建设美丽村庄信念,始终保持前进的内生力。没有好环境引不来“金凤凰”。濯村发展之初,一无区位资源优势、二无集体收入积累,村民多以蛋鸡养殖为主,鸡粪随意堆放,草堆、泥堆、粪堆挡道,雨天脏水流、晴天苍蝇飞,连亲戚串门都不愿到村里来。为彻底改变落后局面,村“两委”牢固树立“只要敢追求,只要肯苦干,穷村也能变好村”的坚定信念,将优化环境作为加快村庄发展的切入点,对标华西村、南山村等先进典型,聘请省规划设计院对村庄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并分批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先后到青岛、威海、龙口等地区先进村庄参观学习,增强了群众改旧村、建新村的信心和决心。在工作推进上,村庄先从改路、改水、改厕、建地下排污管道等群众身边的事情做起,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村庄发展带来的实惠,全面激发起村民建设村庄的热情和动力。

建设打造作风过硬班子,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打铁必须自身硬。为充分发挥表率作用,高云建书记带领村“两委”班子坚持“规矩先从自己立”,每早一次碰头会、每月一次党小组长会议、每季度一次党课教育,保证了党员干部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村里制定的村规民约,凡是要求村民做到的,村干部首先做到;村里无论大事小情,村干部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面对村庄建设之初资金不足的难题,村党员干部主动集资捐款130万元,保障了新农村建设顺利启动;面对全村近530户的拆迁压力,村干部和党员组成工作组,挨家逐户做工作,千方百计说服感化,帮助困难户解决了后顾之忧和实际困难;在村庄建设过程中,党员干部拆、拉、搬、运样样干在前头,用真诚带动群众自发为村庄建设出工出力;在村容村貌维护方面,村庄从来不搞“集中整治”,都是村干部划片包干,每天带着党员群众清扫。特别下雪天,党员、群众代表自觉组织清扫,党员干部的倾心付出得到了村民的充分认可,多年来班子成员高票连选连任,村庄非常和谐稳定,连续20多年没有发生治安和信访事件。

三步走振兴产业经济

在产业发展路径选择上,濯村坚持从村庄实际出发,不好高骛远,不盲目求大。通过自主探索,走出了一条农业、工业、旅游业梯次推进、梯次发展的“三步走”乡村振兴道路。

第一步,实施土地规模流转,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立足传统农业这一村情,村党委从土地入手,着眼土地经营效益最大化,放宽眼界、打破常规,变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统一集约经营,探索农业生产企业化发展路子。开始之初,村庄将1450亩老梨园作为试点,整片租赁给新加坡客商。当年村集体年收入便由原来的不足20万元,一下子增加到150万元;外商吸纳300名村民务工,每年又增收150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壮大和村民收入增长的双赢。梨园整体出租的成功,更加坚定了村“两委”和村民农业开放的信心和决心。目前,全村9800亩土地全部流转到了集体,又依法转给外商,引进外资13.6亿元,兴建起大梨、葡萄、花卉、苗木、农博园、西山旅游风景区等国际一流的果品园林基地,收益达到7.3亿元,是土地租赁前的10倍多。

第二步,转变理念强化招商,加快工业强村步伐。土地集体流转,既给村庄带来了原始积累的成功,也带来了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为此,村庄把“工业强村”作为重中之重,2001年村集体投资1000余万元,规划建成了占地70万平方米的莱阳市第一个村级工业园,先后引进了山东新冷大食品、山东凤康食品、烟台泰康食品、烟台新龙海调理食品等企业16家,吸纳劳动力30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就业,年增加劳务收入近亿元。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村庄努力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村民创新创业。目前,全村物流、电子商务、粮食仓储、餐饮服务、鞋帽加工、饲料加工等经济项目达到120余个,个体经济实现产值1.2亿元,形成了干部创事业、客商创大业、百姓创家业的浓厚氛围。

第三步,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打响文化旅游品牌。随着村庄生态环境的持续美化亮化,村庄将发展旅游业提上了议事日程,明确了“一河两带三山一园”的旅游业发展定位,建设了投资1.2亿元的北方植物园。2015年,村庄整合3000亩苗木基地、60万株蝴蝶兰花卉基地、10万株樱花等资源,成功举办了首届濯村樱花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4届,累计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培育起一条以樱花游为主的特色旅游产业链条。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今,优美的环境,不仅成了濯村靓丽的名片,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商前来考察、洽谈。村庄正与中国电建集团、中青旅集团等央企开展合作,计划投资100亿元打造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高效农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文旅小镇。

改善环境提升幸福感

村庄坚持把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居住环境、精神生活、福利待遇三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在居住环境优化上,建设了四期共200余幢二层别墅楼和二期180户小高层,以成本价出售给村民;建成“三纵十一横一环”的街道格局,硬化路面28公里,美化空地45亩、绿化苗木40万株、种植草坪1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360余盏,打造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花园式村庄。在精神生活丰富上,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设施一流的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建有藏书3万册的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配备各类健身器械和活动室,经常性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福利待遇提升上,村庄组建了3个粮油店,村民人手一本粮油证,凭证打粮;每年春节和中秋节,都向村民发放米面鱼肉等福利;60岁以上老党员、70岁以上老村民每年补助300-500元;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每人奖励1600-2000元,村里的老光棍娶上媳妇的,每人奖励2000元……。村庄群众用对联描述自己的幸福感受:“铺水泥路奔致富道开心,用自来水住平安屋舒服”;“旧貌换新颜墙白院宽空气清新,环境大变样整洁卫生身体康健”。

如今的濯村,精致典雅的洋房错落有致,笔直整洁的公路纵横宽阔,舒适宜人的绿化遍布村庄……,和人们印象中的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不同,抽水马桶、空调、液化气、宽带等已成为各家各户的“标配”,村里还配建有文化活动中心,篮球、乒乓球场地及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生活条件基本与城市居民社区无差别。“我以前在外面打工,现在回到村企业上班,保险(放心保)福利都有,挣得也不少,最重要的是能近距离照顾父母,心里感觉很踏实。”村民说,近年来村里经济和生活环境不断提升,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在建设美丽中国和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濯村将农村生态优美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和农业生产企业化道路有效结合,让“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居优美村”的农民幸福梦成为现实。

助推精神文明建设

走进濯村,时时感受到一股和谐文明的清风扑面而来。新农村建设在这里的执行、落实和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了村民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姜疃镇李鹏程书记介绍,在濯村,每年都进行一次“好子女”、“好媳妇”和“好婆婆”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奖励获奖者,以此引导全村积极向上、和谐友爱、平安健康的现代生活。

如今的濯村,似乎也正应证了他的字意,村里的一切都像经过洗濯过滤似的,一尘不染,连拂面而过的风,都似乎被揉搓过,清爽得令人惬意。即使随便走进一户人家,目之所及也是一片洁净。无论是翠竹挺拔雅意十足的庭院,还是窗明几净的屋内,每一处精心的营造,都散发着家的清新和温暖。正因为村庄的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老百姓安居乐业,濯村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201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6.8亿元,集体经济总收入186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16万元。未来濯村将继续依托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以旅游为主的支柱产业,让村民的收入再提高,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幸福,让濯村花园式村庄更美丽! (本报记者 蔡逢春)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