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聚焦总第4436期 >2018-12-14编印

游戏市场寒冬来临消费者付费热情依然不减
刊发日期:2018-12-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今年3月起,国家暂停了游戏版号的发放,游戏行业迎来寒冬,近半数的公司利润下滑。随着道德风险评议常态化,会有相当一批之前没拿到版号的游戏面临着“不予批准”的命运。与此相对的,则是消费者在游戏寒冬中也表现出来了难以抵挡的消费热情。

国内游戏版号备案和审批已停滞

2018年3月以来,国内游戏版号的备案和审批停滞,就已传递了职能调整的信息。今年8月,有消息称,国内监管机构已冻结了网络游戏版号和备案的审批,一时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风波骤起。8月末,一份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通知中,国家新闻出版署提出: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此前,网络游戏的上线路径大体是备案、拿到备案号、版署送审、审核通过、上司务会、拿到版号,而没有版号将直接影响到游戏上线运营和玩家的付费变现。国家暂停了游戏版号的发放,导致游戏行业迎来寒冬,近半数的公司利润下滑,不少中小企业甚至出现倒闭和裁员。

东吴传媒分析师张良卫在12月7日发布的研报中介绍,今年以来,游戏行业经历了版号暂停审批、备案入口关闭、游戏总量调控、严格实名认证等。A股网络游戏股近一年股价表现低迷,下跌幅度达到30%到50%,据了解,英雄互娱、复娱文化、华清飞扬等代表游戏行业的公司公布的财报都显示上半净利润出现下滑,龙头企业腾讯股价从高位下跌超过40%。

另据《财经》媒体报道,一位在北京从事网游业八年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很多中小型网游公司不是已经倒闭,就是快要倒闭的状态,“没有版号,网游就不能上线,这相当于给很多公司判了死刑,网游生命周期短,如果不能快速变现,很多公司资金链就断了。”

游戏玩家仍舍得花钱

版号停止发放尽管影响新游戏在国内面世,但是却没有影响到消费者的游戏付费热情。根据媒体报道,在2018年9月游戏支出情况中,数据显示游戏主机支出在假日期间非常强劲。消费者在9月份花费了12.4亿美元用于网络主机游戏,高于去年同期的9.12亿美元,在节日期间继续保持高增长。

而在版号正常发放的过去几年,游戏市场的发展趋势则一直稳步增长。根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GPC)发布的2017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摘要版)》显示的数据,无一例外的表示——用户更舍得花钱了。据了解,《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旨在显示中国游戏产业规模并分析其发展特征和趋势,报告指出了2017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了2036.1亿元(折合美元309亿),同比增长了23%。这个数字比Newzoo在去年7月预测的275亿美元要高出11%。它足以让中国在全球游戏市场吸金榜单上继续保持第一,比第二名美国多5亿美元。另一方面,各平台游戏的销售收入所占份额也在意料当中:移动游戏继续占大头,份额较上年继续增加至57%,用户数量同比增长4.9%的同时,收入却同比增长了41.7%,意味着新老用户更愿意在移动端氪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公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手游在游戏“寒冬”里仍保持小幅度增长,同比增长12.9%。

游戏公司“被动”出海

面对游戏版号停发、网游数量调控的背景下,游戏公司该如何生存?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实施方案在控制新游数量的同时,也代表着单个游戏产品的商业价值将提升,因此对游戏行业而言,新产品的减少意味着单个游戏获利能力可预见的提高,进一步地助推游戏产品向精品化发展。此前,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也曾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现阶段随着国内市场监管愈发严格,发力海外市场也成为游戏厂商青睐的方向。“‘出海’是中国游戏发展的规律性趋势,在国家此次监管之前,中国游戏厂商已经发力国际市场,这是游戏行业必须要走的道路。”

根据APP数据平台AppAnnie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游戏出海报告,相较2017年同期,中国移动游戏发行的海外IOS及GooglePlay综合收入今年上半年增幅超过40%。2018年上半年国产游戏在美国下载量近2亿次,中国游戏公司在美国收入突破6亿美元,同比增50%以上;国产游戏在日本下载量达3500万次,中国游戏公司在日本收入达4亿美元,同比增30%以上。显然,在我国游戏市场遭遇瓶颈的现状下,“出海”成为不少游戏公司的选择。 (本报综合)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