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是浙中大地的明珠,是著名的书画之乡,也是水晶之都。上世纪80年代,勤劳的浦江人寻得新的产业发展方向,为广州上海等地的灯饰厂做水晶珠配饰。“磨珠”成了当时浦江大地各村各家都非常热衷的加工业,然而迅速致富的同时代价沉重。“磨珠”产生的水晶废水废渣直接排放入河,浦江全境河流渐成牛奶河、黑臭河,浦阳江成为钱塘江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支流。
怎么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浦江要继续发展,必须壮士断腕!
2013年,浦阳江畔打响了浙江省“五水共治”的第一枪。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四座水晶园区拔地而起,“园区集聚,统一治污,产业提升”,在不断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浦江水晶行业迎来凤凰涅槃。
壮士断腕:2.2万家小厂精简到500余家
浙江区域经济的起源都很传奇,浦江的水晶算是其中之一,浦江有三大产业:水晶、挂锁和绗缝被,其中以水晶最为著名,浦江也被称为“中国水晶玻璃之都”。
浦江县西北部有个虞宅村。1984年,4位上海师傅来到这里,和乡政府达成协议,在虞宅村筹办浦江县装饰品公司。村里千方百计筹措数万元购置磨珠机,又招了30余人展开磨珠培训,磨出来的珠子供给上海、杭州、广州的灯饰厂。没想到,小小的装饰厂1986年1月投产,一年后居然盈利20余万元。这对于当年贫瘠的乡村经济来说好比放了一颗卫星。
后来,虞宅人走出山区,流向县城,这个难度不高投入简单的生产方式迅速在全县蔓延。水晶产业就这样从浙中大地浦江这个山区县凭空而起了。
到2012年底,浦江水晶玻璃产业拥有工厂和家庭作坊式企业2.2万余家,从业人员20万余人,产品远销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峰时期,每天仅发往广东中山古镇镇的水晶玻璃产品达300多吨。
这些漂亮的数据底下,却暗潮涌动。
2.2万家水晶加工作坊遍布城乡,每天有大量的水晶废水、水晶废渣未经有效处理而直排。如今浦江人对那时的水都留有恐怖记忆。“喝?连洗澡都不敢。河流都是雪白雪白的,里面都是水晶渣”。
2013年,浦阳江畔打响了全省“五水共治”的第一枪。
县委县政府对水晶产业开展行业整治,共关停淘汰水晶加工户2.1万余家,淘汰落后机器9.2万台,转移流动人口9.5万人。同时,强势推进水晶产业集聚发展,将大浪淘沙剩下的500余家水晶企业集中到东部、中部、南部和西部四个水晶产业园区。截至2017年底,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4.7%。“晶彩智造,品尚生活”正成为浦江水晶产业的新梦想。
产业升级:痛定思痛,要造中国的施华洛世奇
在美轮美奂的浦江水晶主题馆里,浦江水晶产业的发展被形象地分为四个阶段——“一颗玻璃珠”“一盏水晶灯”“一件水晶工艺品”和“一粒钻饰品”。
浦江东洲水晶公司是“一粒钻饰品”阶段的领军企业。负责人王淑东的老家就是浦江水晶的起源地虞宅。当他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他就帮母亲磨珠开始补贴家用。2004年,“东洲水晶”成立,专注于水晶玻璃的切割。从原始的纯手工加工生产到辅助夹具、半机械化再到现在的机联网智能车间,公司的发展也是浦江水晶产业发展的缩影。伴随着这些生产技术的步步提升,东洲也完成了从粗放的玻璃配件制造到品牌水晶饰品、礼品设计生产的转型。
2016年开始,东洲品牌自主设计的饰品已经逐渐亮相海外电商平台。饰品价格从100至500元不等,体现出超高的性价比。
王淑东对2013年开始的行业整治印象深刻。他说绿水青山回来了,痛定思痛之后,相信每一个浦江人都会倍加珍惜。在如今转型升级后的水晶行业,东洲也已经找好了自己的定位:做中国的施华洛世奇。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