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一路向前,从传统农业经济起步,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企业承包经营等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股份制改革、招商引资等重大举措不断推出……改革开放凝聚起最广大的共识,激发出老区的活力,江西永新工业应势而起、生机勃发。
改革的春风吹到了红色土地
自上世纪80年代起,伴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春风吹到江西永新这片红土地,政府出台了多项推进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各地放开手脚兴办企业,永新的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据统计,到1985年全县有乡村企业3732个,从业人员14303人,总收入2898.6万元。
尹晓文就是这些政策的受益者之一。1988年,21岁的他被招进当时的乡镇企业龙门皮箱厂担任业务员,凭借着一股闯劲,其业绩突出被提拔为业务厂长。之后,由于政府出让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转而由私人控股,实行股份合作制经营,尹晓文贷款接下了龙门皮箱厂,成为控股人。
1997年开始,永新县大力助推民营经济发展,通过筑巢引凤等方式,整合各类生产要素,筹建了城北工业园,以实现企业集聚效应和规模发展。该园占地90亩,建厂房34栋,以无偿提供给企业的方式吸引企业入驻。永新民营企业的“开山炮”迸发溢出的改革“营养”,将龙门皮箱厂这样的企业孵化成“冉冉新星”,据统计,含龙门皮箱厂在内,共有21家企业入驻城北产业园,仅龙门皮箱厂年产值可达500多万元,成为整个县里数一数二的民营企业。
在很多人看来,当时的民营企业之所以发展比较成功,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在这个井冈山脚下的小县城,历史在这里交汇,创新在这里书写。
奔涌的大潮创造了“永新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走在时代的前沿,箱包生产、服装制造等产业取得巨大成功。一批批创业者从内陆走向沿海,燃起炽热的创新火焰。为真正实现永新皮革业“走出去”,永新县政府支持鼓励一大批企业家前往沿海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尹晓文就是其中一位。
2006年,一大批本土企业家赴广东创业,在广州市白云区正式创办绢花皮具厂,短短几年内,绢花皮具厂新创立的广璐迪牌箱包远销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逐步打开国际市场。
欲引金凤凰,先栽梧桐林。永新县突破了以前小打小闹的小作坊经营模式,在埠前镇和高桥楼镇分别建设了小屋岭工业园区和茅坪工业园区,总开发面积2250.8亩,建成了绿化、亮化、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齐全的产业园区。同时推出了一系列企业优惠政策,对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免费供地15亩,凡进入园区的生产性企业,头5年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
皮革产业是永新的优势产业,园区将本地数家知名皮革企业集中到产业园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引上下游皮革企业,促进皮革产业集群。2010年,受到永新县皮革产业集聚的吸引,尹晓文回到永新,整合原龙门皮箱厂的优势资源,创办了绢花皮具箱包有限公司和欧腾皮业、福兴皮革等16家企业,共同入驻了茅坪工业园区。自此,永新皮革产业从业人员近4000人,拥有赣龙、鹃花、龙门王等一批省著名商标和品牌。县皮革产业园2013年被授予“江西省皮制品产业基地”称号,2010年以来,每年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
从改革开放初期鼓励乡镇企业改革,到如今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在改革开放的奔涌的大潮里,展现着全新的“永新速度”。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企业发展好似“赛马”,但要想跑出好成绩,离不开好的“赛道”。永新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科技变革,加快产业升级、动能转换,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深入实施科技强县、工业强县战略,持续推进工业创新升级行动计划,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战略合作,做优做强做大首位产业和传统产业。
乘着永新科技创新的东风,绢花皮具厂等企业“借船出海”,借力发力,与盛产皮革制品的上海、温州等地建立技术对接平台,已从原来的手工设计发展到电脑设计,以纯手工制作到自动流水作业。
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发展大潮中,许多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而现在,永新县深入实施英才计划,大力引进创新人才,支持在外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加大本地各类人才培育力度,打造人才新高地,蓬勃发展的工业园区,为乡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让他们愿意留在家乡,建设家乡。
40年风云变幻,从山区“贫困县”到新兴“产业县”,改变的是贫困落后的旧面貌,不变的是昂扬向上的新气象。 (井 冈)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