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2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工商出版社主办的首届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当天论坛上,市场监管领域十大社会共治案例、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指数和推进社会共治规范市场秩序北京共识同时发布。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鸣起;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召集人、原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张穹出席会议并致辞。
张鸣起在致辞中指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建之后,实现了一支队伍管市场,但也对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勃兴、市场的主导力量、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和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也为市场秩序的治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张鸣起看来,树立新思维新理念,调动整合各方有利因素,从单一的政府监管走向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通过协同合作促进共治共享,是新形势下政府管理、市场监管的大方向。
张鸣起说,在欧美一些市场监管体制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社会共治理念已被广泛认同。在我国社会共治在市场监管领域也逐步有所破题,社会公众越来越多、越来越有效地参与到了市场秩序的治理中来。“最近发生的网友爆料五星酒店卫生乱象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通过公众的监督,推动了企业整改、行业规范、监管严明。进而推动市场环境的净化,这就是共治的力量,这就是一种共赢。”张鸣起说,此次论坛也收到了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推荐的社会共治典型案例,通过这样的案例评选推广活动,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交流经验,扩大共识,意义非常。
张穹则发表了题为“包容审慎,鼓励发展,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主题致辞。他认为: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对其实施包容审慎政策主要基于四大原因:
一是对数字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深,是实施包容审慎政策的主观原因;二是数字经济具有快速变化特征,是实施包容审慎政策的客观原因;三是有些法律制度与数字经济不适应,是实施包容审慎政策的规则原因;四是全球竞争压力,是实施包容审慎政策的外部原因。
张穹认为,实施包容审慎政策,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把促进发展作为大原则、总基调。其一应加强研究,并在理论上勇于进行创新;其二应善于倾听业界声音;其三应对明显不适应的法律规定及时进行修改;其四应对违法行为进行纠正。
主办方中国工商出版社负责人表示,国务院法制办、中国法学会等这些年来在法制建设工作中逐步渗透融入共治理念;市场监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在监管转型中逐步纳入体现共治的措施;相当一批理论界学术界人士不断呼吁,行业协会和消协组织积极主动作为,优秀企业敏锐运用技术进步成果打造交易信息对称、透明的商业模式等这些都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力量。此次论坛就是要总结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的阶段性成果,交流经验,让社会共治的根扎得更深,企盼将来花开得更美,果结得更甜。
在致辞之后,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案例评选活动颁奖仪式举行,市场监管领域十大社会共治案例政府类和企业类分别发布。获奖企业代表车好多集团CEO杨浩涌表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是国家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命题,参与“社会共治”更是企业担当主体责任的重要使命,企业应当积极主动加入到市场监管的共治格局当中。
在杨浩涌看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首要责任就是,“依法合规经营,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一个企业如果不把消费者放在首位,不把诚信合规视为立身之本就很难可持续发展。
获奖企业代表阿里巴巴合伙人、首席风险官郑俊芳表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社会共治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数据让矛盾、纠纷以及各式各样的问题透明化、样本化,为有关政策与法律的制定与执行提供了依据;互联网让社会治理方方面面的参会主体、手段、工具的连接与共享,变得非常的高效与快捷;而高效的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让社会治理更加精准、不留死角。
随后,作为此次论坛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杜子芳代表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指数课题组发布了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指数。课题组由中国工商出版社、红盾大数据(北京)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组成。
接着,推进社会共治规范市场秩序北京共识发布仪式举行。
北京共识要求,树立企业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意识,坚守底线,不越红线;加强平台治理,提供公平公正的信用评价、交易评价、消费评价等信息;主动履行企业信息公示、售后服务、信息报送等法定义务。共享企业异常名录信息,控制交易风险等。
当天下午,为了深入探讨如何有效进行多元共治与智慧监管,还举行了两大分论坛。“多元共治:责任与边界”分论坛就“数字经济下的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社会共治下多元主体的角色和责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智慧监管:方式与手段”分论坛就“社会共治下的监管创新”“让大数据发挥更大作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兴 益)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