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4428期 >2018-12-04编印

一碗面价差背后:标准化与品牌化博弈
刊发日期:2018-12-0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与标准化和工业化已经相对成熟的日式拉面相比,地道中国面也可以实现标准化,但前提条件是汤底等工艺实现标准化生产,相关餐厅实现连锁经营,打造一致且标准的口味。

□ 本报记者 张丽娜

汤底成竞争核心

作为亚洲消费者青睐的拉面有各种口味和做法。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味道与价格本来并无直接关联。然而,同样是拉面,一碗日式豚骨拉面能卖到三四十元,但一碗兰州拉面或重庆小面的价格仍然徘徊在十几元左右,价格差异到底来自哪里?

近日,味千拉面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其最新战略方向:聚焦大骨熬汤,升级骨汤工艺,布局全球,推进品牌国际化步伐。会上,吃遍全球美食的香港著名作家蔡澜近一语道破该品牌最新战略的用意:“喜不喜欢吃一碗拉面,是由第一口汤决定的。”他还认为,自己钟爱的日本拉面更注重骨汤的味道。

同样享誉全球的中国兰州拉面,有着“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工艺;“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更是赢得了全世界食客的好评。

火遍大江南北的重庆小面,也以其劲爆的口感赢得了食客的芳心,但一碗中国面和日式拉面的价差,却是消费者有目共睹的。

有业内人士称,汤底是价差的关键。

据记者了解,以味千拉面为例,其采用的日本中央大厨房熬汤工艺已成为日本连锁拉面店主流的熬汤方式。与传统的“厨房熬汤”工艺相比,中央大厨房熬汤工艺有七大核心环节:选材、切块、熬煮、蒸发、包装、配送、出品。这种工艺通过一体化的品控管理,对时间、温度、计量、顺序等精心把控,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口味的稳定性。

兰州拉面也并非没有标准。据记者了解,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和2003年分别发布了《兰州牛肉面标准》和《兰州牛肉面馆(店)分等定级》地方标准,将面馆划分成四个等级,并且对拉面的品质、品种、规格、技术要求、感官要求等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期望以推出标准的方式带动兰州拉面标准化生产。

另据了解,《重庆小面烹饪技术指南》也早已出台,标准甚至具体到了葱花长度,但如何确保所有重庆小面餐厅都能满足标准,实现统一口味,在操作上还有不小的难度。

品类与品牌的博弈

在甘肃兰州拉面产业联合会秘书长翟兆哲看来,推出兰州拉面地方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规范当地的兰州拉面餐厅,但这种方式的缺陷也显而易见。他说,在推广兰州拉面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将标准推广到其他地区。

记者发现,与标准化和工业化已经相对成熟的味千拉面相比,地道中国产的兰州拉面也可以实现标准化,但前提条件是实现连锁经营。

据介绍,目前,兰州拉面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还只是一个品类,并没有形成一个联锁经营品牌,传统的制作工艺还主要停留在各自为营的阶段。传统的制作工艺虽然流传至今,但离工业化、标准化生产还存在一定距离。

翟兆哲曾表示,兰州拉面这一品类的发展既不能完全依靠个体各地开店的方式发展,也不能只靠地方政府扶持,还是需要由品牌带动品类,依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发展。

早晚餐影响价格

同样的拉面,在不同的时间被消费者消费,也有不同的价格。

记者随机采访的消费者张女士告诉记者,她跟周围的几个朋友一样,既喜欢中式拉面,偶尔也会吃日式拉面。“大家通常会在早餐时间吃中式拉面,汤底相对清淡,比较适合早餐;而日式拉面汤底浓郁,我们经常会在晚餐时吃。”张女士说,“早餐的价格一般都是比晚餐便宜很多,我觉得这也许是中式拉面和日式拉面价差的一个原因。”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