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资讯总第4425期 >2018-11-29编印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增强眼力
刊发日期:2018-11-2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王子君

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要求我们既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可为“浮云闭目”,要善于“拨云见日”,不断增强眼力。

眼力是指非常灵敏或特别透彻的观察、识别能力。古人讲:“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等。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都是讲眼力的重要性。可以说,人类历史上创造的一切宝贵经验知识,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少不了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我们党90多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党能始终坚持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密不可分。具体来说,党员干部增强眼力,应当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目光如炬”,增强发现问题的眼力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得以实现的。作为党员干部来说发现问题是能力,更是责任。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看不到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发现习以为常的问题。问题无处不在,然而我们很容易“熟视无睹”。熟视之所以无睹,症结就在“熟”上,因熟而形成一种思维定势。黑格尔说过一句名言:“熟知非真知。”这种熟知完全占据我们的意识,对于熟知之外的情况我们“视而不见”,视野也就变得日益狭隘,日复一日地陷入凭经验办事而不可自拔的境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变熟知为真知,要学会“跳出来”,因为“旁观者清”。工作中应善于跳出习惯性思维的圈子,时常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用好奇的眼光审视自己熟悉的工作,审视自以为耳熟能详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悟出新问题,使工作常做常新。

在调研中发现问题。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现实中,不少干部搞调研,“走马观花”、“雾里看花”,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看“门面”和“窗口”多,看“后院”和“角落”少,严重影响调研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要在调研中发现问题,关键要靠一双好眼睛,做到“眼明心快”、“眼观六路”。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用眼睛收集素材,用眼睛掌握情况,真正做到“眼见为实”。既要看先进的总结经验,也要看困难的研究问题,可以有“规定路线”,更要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切实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充分发挥调研发现问题的作用。

在细微处发现问题。俗话说“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处弛则百处懈”,这些形象的语言生动反映了细节决定成败的深刻道理。细微处往往因其“细”,使人感到琐碎,袖手旁观;因其“微”,容易被人忽视,掉以轻心。但这些小事和细节,往往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一旦潜伏状态的问题浮出水面,只能落个“大意失荆州”的下场。日常中,一些地方发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交通安全事故,究其原因,大部分都属于安全管理细节没到位,违章操作造成的。一些领导干部也往往是在生活细节上不严格要求自己,从量变逐步到质变,走上腐化堕落甚至违法犯罪的道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注重细微并非说只抓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从小处抓手,落细落小,做到“明察秋毫”、“见微知著”,一点一点发现工作中的小问题,一丝一丝改进工作中的小细节,多积尺寸之功,件件叠加,次次集聚,久久为功。

第二,“洞若观火”,增强分析问题的眼力

找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但问题的最终解决则需要依靠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细致观察问题。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也就是说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起点。只有通过细致观察问题,认清问题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才能全面准确的把握问题。在工作中如果我们没有这种认真观察分析问题的精神,那么工作中真正的问题永远无法解决。

盯住主要矛盾。“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或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多种矛盾,其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就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等谚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抓重点的重要性、科学性。当然,工作中重视主要矛盾,并不代表要轻视次要矛盾,而是必须先从主要矛盾入手,先抓住并正确解决主要矛盾,进而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联系地看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唇亡齿寒”、“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等成语都在告诫我们不能孤立、片面地看问题,否则只会“顾此失彼”、“捉襟见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包含方方面面,涉及的事务千头万绪,任何问题都会牵涉到其他的因素和方面,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唯有联系的看问题才能更好地从整体上推进事业的发展。

第三,“高瞻远瞩”,增强解决问题的眼力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运用长远眼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个世界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有句话叫“风物长宜放眼量”,就是让我们解决问题需从长远着眼。缺乏长远眼光,在问题的解决上往往表现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按下葫芦起了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方能望远,党员干部要增强长远眼光,应当扩展个人格局,观大势,谋大事,心中时刻装着全局和长远,多思考改革发展的大问题,以身托天下的担当,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运用全局眼光。“局”这个字的原意就是棋盘,下棋要有全盘意识,要通盘考虑,要有大局观和整体观。古人云:“善奕者,谋势;不善奕者,谋子。”缺乏全局眼光,解决问题就会受到局限,像“坐井观天”、“一叶障目”等成语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任何问题都是处于联系之中,只有眼界开阔,才能把问题联系起来全面考察、整体考虑,如此才能形成既符合整体发展趋势又符合自身实际的解决问题之道。党员干部在解决问题中,要树立大局眼光、战略眼光,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不能只算地方账、部门账、眼前账,更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运用历史眼光。“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过去、现在、未来,一脉相承,不熟悉历史,就找不到现实的根,看不准未来的路。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170多年的近现代史,97年的党领导人民的伟大社会革命史,近70年的新中国史,40年的改革开放史,这些代代累积的历史实践,塑造着当今社会的景观和面貌,影响着未来民族和文明的出路。历史之中有智慧、历史之中有营养,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党员干部要运用历史眼光,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眼前的工作。既要善于总结和汲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做到以史为鉴、更好走向未来,又要善于总结和汲取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做到修正错误、更好的前进发展。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