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视点总第4425期 >2018-11-29编印

西安旅游书画院副院长戚苇玮:用超现实主义笔触 探讨资源与社会平衡性
刊发日期:2018-11-2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西安旅游书画院副院长、知名艺术家戚苇玮,善于通过色彩的变幻、线条的变化来构图,以其绘画创作中精湛的绘画技巧,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绘画作品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除了得益于其与众不同的艺术理念之外,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美学特征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戚苇玮打破以往常规,将大量的机械元素融入到画作之中,用超现实主义笔触探讨工业时代资源和社会的平衡性。作品大多采用灰暗的色调和黑白色差强烈的对比冲击体现工业时代机械质感的冰冷,同时在创作中大量使用创造、组合、打破、再重组的方式使这些机械元素成为了新的绘画语言,给观看者带来了全新体验和感受。

戚苇玮还创立了全新的绘画风格,实现了对艺术本质、艺术材料的反思和突破。他用大量写实的机械元素体现超现实的艺术意识,作品风格暗含着对时代的瞻望与反思,以象征文明的产物与虚无背景的冲突对立,实验性地体现出对工业时代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在艺术创作材料选择上的独到创新性。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便展开了人与自然、人(部族)与人(部族)之间生存的博弈。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不停地改造着人类自身的社会。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形态历经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力时代和信息时代。人类发明了工具并用其征服自然与改造人类社会,这些人造器物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机械设备等,它们自然也成为人类史和人类文明的见证。而戚苇玮的作品中出现的机械元素,在记录时代发展的同时也让人们反思人造物的社会空间意义。同时饱含了他对工业社会成果的礼赞和哀思,这些人造交通工具在方便了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制造着噪音和污染,作为工具的器物自身也很快被更新换代。 (孙 铭)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