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南非“海丝大会”文艺演出上,点茶节目《茗战》,将雅致的建盏茶具与传统宋代点茶手法结合,勾勒出一幅浓厚的中国茶道发展史。而从柴窑到电窑,以及与当代文化跨界融合的创新设计,也让建盏大步走向海外。
□ 本报实习记者 贾淘文
柴窑变电窑 环保更出彩
建盏之乡位于福建省建阳区的水吉镇窑址后井村。据当地居民回忆,上世纪80年代在古窑址经常能捡到一些茶碗、瓷片和匣钵,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原本没人要的“破烂”却被一些外国游客高价收走了。这些并不被当时消费者所认知的“破烂”就是建盏。
曾获《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福建省第三届陶瓷创意设计大赛、第六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多项金奖的李有兴师傅就出生在窑址后井村。在接受消费日报记者采访时,李有兴师傅介绍说,“建盏因建阳而得名,建阳因建盏而兴旺。”据了解,传统建盏的烧制也格外复杂,烧造建盏要经过13道工序,一个疏忽就会导致成品率的降低。
李有兴师傅告诉记者,以往主要靠柴窑烧制,一个月只能烧两窑,一次烧窑需要不间断烧足3个昼夜,之后还需要3个昼夜的自然降温,才能开窑取盏。柴烧所用又以松木为主,一次烧窑所用木柴以吨累计,然而烧制出的建盏综合成品率只有30%左右。而目前,建阳的柴烧龙窑基本都进行了过滤净化系统改造,靠近高速的柴烧龙窑还需要进行整体搬迁,更多的窑主愿意使用柴电混合窑和电窑,不仅烧造过程更加环保,而且电窑一天就可以烧造一窑建盏,成品率达60%以上。与柴窑相比,电窑烧制的建盏,不仅解决了环保问题,成品曜变和出彩效果明显,如极光、彩金、菊花、油滴、蓝麒麟等,花纹有金属光泽,具有现代美学特色,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精品建盏价格稳中有升
茶盏云堂的掌柜吴健斌说,现在建盏的销售模式有两种,一种就是师傅一开窑,不管好的坏的有瑕疵的打包销售,商人来了看窑谈价;另一种就是师傅自己开窑,好的建盏拿出去卖,烧制过程中出现瑕疵的建盏,哪怕是一点点的气泡、针眼、流釉,都统统砸掉,严格控制产品精品化。
就目前市场销售情况来看,精品化销售的师傅做的建盏价位一直稳中有升。
吴健斌说,现在的建盏除了“茶盏”形式外,当地的陶艺师还根据当代文化的特点,创造出如生肖、情侣、吉祥物、建盏文具、建盏饰品等全新的各类文创产品,深受大众消费的喜爱。建阳西区集工艺展示、艺术创作、鉴赏交流和产品经营于一体的建盏文化一条街,仅2018年1—8月,建阳建盏文化一条街游客接待量达64万人次。
从家族式小作坊到大师传承工作室
事实上,建阳是个小山沟里的小地方,四面环山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建盏销售的难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盏的销售主要靠人工推销,很多师傅都是包里装着100多只建盏,到全国各地赶展销会或者文化大集,本地的商户只能等外地客户来建阳批发,当时是好的建盏卖不出去,好的作品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销售渠道难倒了很多窑主和商户。
吴健斌告诉记者,随着互联网购物的兴起,很多建盏商户找到了商机,现在的生意基本都是网上做,京东、淘宝、拼多多能看到的电商平台都去开店,白天卖货、代购、发货,晚上直播。网络不仅带动了销量,更带动了建盏产业发展。
李有兴师傅介绍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盏复烧以后,建盏烧制一直都是靠师徒传艺来发展的,都是一家一户的小作坊。随着“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阳建盏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拥有了更多展示建盏文化的平台,成为国礼走向世界,让全世界热爱中国文化的人认识建盏。现在建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来做建盏这个行业,愿意学习这门手艺,大批年轻人成为非遗传承人。曾经家族式的小作坊少了,大师传承工作室和本地品牌企业越来越多了。
根据建阳区的数据统计显示,建阳建盏从2013年仅有的十几家,发展到目前的2300多家,从业人员增至2万多人,形成产值16.5亿元建阳区特色文化产业。
左为传统柴烧,右为环保电烧。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