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新闻总第4410期 >2018-11-08编印

以实物挺服务 让制造业和服务业擦出火花
刊发日期:2018-11-0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丝 扬

没有实物消费的支撑,无法想象,单纯靠人工能实现服务消费的大发展。

从产业角度说,一二三产业联动,让制造业和服务业擦出火花,是日用消费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大出路。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资金、消化吸收技术,短短三四十年中国发展为世界消费品制造大国,建立了完整和庞大的消费品产业链,替代日韩和亚洲四小龙成为最大出口国,为全世界提供物美价廉的消费品。然而近年来,出口导向型经济受阻,日用消费品全面供大于求,国内消费难以提振,消费品全面过剩,导致产业经济面临着严峻考验。

去库存、补短板,着眼产业升级产品创新,振兴消费品制造业要靠强有力的消费。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方案的出台,恰逢其时,力度前有未有。

笔者认为,实体经济要在刺激消费中发挥作用,要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必须重视和服务业的结合,根据产业基础的实际,适当延伸产业链,借助市场导向力量走出困境。

当前国际贸易壁垒日益加剧,贸易战不断威胁中国消费品制造业。多年来的产业出口导向为转型升级带来了一些负面因素,它导致大量出口企业习惯于埋头生产,很少抬头看市场,有人给外贸订单就行,来料来样定标准,有相当一批外贸企业漠视国内市场需求,出口受阻则转型困难。即使内销企业对市场的了解往往也限于产品本身,价格、品种、包装等因素的背后是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很少有企业真正去了解服务消费的的特点,更别提去主动探索和介入服务业。

在企业看来,夯实质量效益基础,创新引领当然是致胜市场的不二法门。但是以服务消费带动实物消费,借助互联网时代的新渠道、新零售,应该被提到认识的新高度

具有先天优势的食品业和农副产品领域,在中国率先提出了全产业链的概念。早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快餐业和速冻食品等因素的带动下,以食品加工业为主导,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国内液态奶和乳品、果汁饮料等企业的产业链延伸率先发端,骨干企业以公司加农户等模式,试水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经营,连带物流配送等服务配套产业快速发展。

进军服务业,关注服务消费,应该成为互联网时代制造业的主动选择。

仍以食品业为例,两大饮料巨头和对手——曾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单一产品线公司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堪称日用快速消费品品牌发展的极致和经典。百年可口可乐经历了2017年净利润同比下滑81%的考验后,今年10月11日,以51亿美元收购了拥有全球约4000家店面的英国咖啡连锁店Costa。试水服务业为其全线饮品搭载了新的承载平台。而近年来风头更劲的百事可乐,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成立了百胜餐饮集团,旗下肯德基、必胜客,甚至还有小肥羊,为百事可乐产品的延伸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次对应,餐饮业巨头麦当劳以雄厚的食品加工实力成就了百年来长盛不衰的奇迹,同时对上游农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上世纪90年代初,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四五年前,麦当劳就从布局中国种土豆开始,记者当年采访麦当劳肉鸡、土豆基地和麦当劳北京大兴工厂,见识了苹果派等各类产品食品加工的实力。

让制造业和服务业擦出火花,远远不止食品和农副产品这个范畴。需求决定供给,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就是“顺应居民需求新变化扩大消费”,是消费升级的必然,而制造业在其中大有可为。

随着食衣住行等实物消费的基本饱和,人们在旅游、休闲、文化、体育、教育等领域的服务消费比例越来越大。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逐渐到来,健康、养老产业的需求呈爆发性增长。这些服务消费将带动庞大的实物消费是可以预料的。

制造业不能靠等。互联网时代,定制化生产大行其道,除了满足消费者个体的个性化需求,更多的是从服务消费的角度,替服务业订制产品。且不说那些旅游纪念品,休闲设施、文体用品跟不上服务消费的大发展。就是老龄化带来的消费商机,制造业也基本很难抓住,养老产业还处在养生保健产品消费的初级阶段,市场上专门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开发的适老产品极度匮乏。

像《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中提倡的绿色消费,既是产品理念和消费观念的导向,又是个性化订制化服务消费的潜在市场。有关产业和企业完全应该下功夫去研究。

笔者非常赞同马云今年来在几个场合发表的观点,他认为未来制造业虽然不会消失但极端困难,落后的制造业一定会消失。而新制造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结合,纯制造业和纯服务业都没有未来。还有经济学家分析,当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边界开始日益模糊,相互渗透成为必然。

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单纯以加工业看待消费品制造,束缚了手脚,限制了眼界。中国经济要转型,传统制造业率先转型升级。以资本为纽带,上游拉动原料产业,下游深入消费市场,制造业就是一肩担两头的关键。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必将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日用消费品制造业一定会走向新的产业形态。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