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消费已进入快速发展的第三阶段,从下图可看出,90年代是该阶段起步期,2010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期。从国家旅游局数据看,2017年国内旅游人均出游达到3.7次,中国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这些特征可以看出国内消费的升级,更能看出越来越多主要旅游目的地对中国旅游游客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
近年来,相对于中国游客走出去,吸引外国游客到中国来有很大潜力可挖。数据显示,入境游客国际排名中国排在第四位,但国际旅游收入前十名中却没有中国。旅游热季,欧洲国家处处可见中国人,但同一时间北京等中国热门旅游城市却依旧以国内游客为主。另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在中国城市人均旅游排名中,北京作为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仅排在第十位,而排名前两位的是呼伦贝尔和包头。这些数据实际上说明了一点——我们现在的消费在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旅游消费力爆发点在三四线城。而究其原因,极可能是一二线城市生活压力巨大,住房消费挤占其他所有的消费。
从2017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旅游产业正不断打破原有的区域发展格局,阶梯状分布开始收敛,东西部产业化速度越来越高于沿海东部地区,旅游收入的增长点由东部发达地区开始慢慢向西部地区、中部地区转移。
另一方面,我国不同年龄段旅游消费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特点。数据显示,现在占据国内游的主要群体是“80后”和“90后”,由于旅游群体的年轻化,超过八成游客青睐手机APP下单,这也是旅游市场智能化、互联网化的标志;而基于这样的情况,旅游目的地更多通过朋友圈、抖音等网络渠道提高其知名度。
2015年开始,国家推出全域旅游概念,短短三年里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个概念带来的巨大影响——个人数旅游消费金额、人均消费额不断增加,旅游投资不断增加,投资方向从纯粹景点转向文旅结合、乡村休闲旅游等。从全域旅游示范区分布情况可以看到,集中点呈现出往西部集中的态势。
可以说,国内旅游消费已经开始向品质旅游、优质旅游进行转变。我们可以感受到优质旅游的人数在大大提高,例如他们住宿的地方不再局限于星级酒店,在很多旅游产品中五星级酒店价格不如民宿的价格,这也说明了人们对同质化的旅游消费已经开始厌倦,个性化成为新特征和新需求。
在选择上,越来越多人在选择旅游产品时,会选择有品牌+附加值概念植入的景点。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景点的重心从提升五星级、四星级的酒店转移到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怎样对客栈民宿管理、怎样提升乡村居民乡镇居民群体旅游、如何开拓适合他们消费特点的旅游市场,成为行业探索的新问题。乡村旅游近年火爆,周末或短假期大家不愿长途跋涉,70%以上人群会选择周边乡村游,这类旅游经统计已占到了全国旅游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一人经济的出现。自2001年“单身女性经济”这一概念被提出,一人经济开始被大家重视。目前中国单身人口数量接近2个亿,2个亿的消费同样是旅游消费市场应该关注的。这类单身人群喜欢一个人用餐,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住。旅游怎样切合这些需求?数据显示,一人旅游在2014年到2016年呈现出近两倍增长。这种模式的旅游者主要目的地在一二线大城市的经济发达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地方,他们不愿挖空心思做攻略,也不需要“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拍照”,他们青睐精致游,这是适应懒人旅游消费的趋势。
另外网红经济的出现也使旅游产业面临新趋势,数据显示,网红经济规模2018年底将超过一千亿,旅游业怎么从中分一杯羹?很典型,中国已出现网红旅游消费,2018年最有名的是通过抖音或者是热门短视频传播下被带动的网红旅游点,网红消费迎合了当前年轻人的消费特点,迎合了当前消费越来越碎片化的趋势发展。
除了当前适合银发族的老人游、针对整形等需求的医疗游外,未来发展前景巨大的还有养生旅游,养生旅游和医疗旅游的不同在于其概念更加广泛,更适合压力大的亚健康群体。目前全球养生旅游消费已经占到全球旅游的13.7%,而我国目前这类旅游占比只有2%,提升空间很大。此外还有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旅游,国内体育旅游和国外不同点在于,国外旅游针对单纯的体育运动,而我国是把运动加在山水风景里;相对于国外占比25%相比,我国体育旅游占比仅为5%,其中主要关注的体育项目为徒步、骑行、马拉松等。
最后就是芬芳旅游将会成为一个新热点,但是中国的芬芳旅游现在还只是在刚刚起步阶段,仅停留在对当地某些鲜花盛开的时候组织旅游,如何参考国际就芬芳旅游进行延伸,将会是未来很多景点值得探索的方向。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