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新闻总第4376期 >2018-09-13编印

江西共青城市积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刊发日期:2018-09-1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郝海霞 □ 熊敏 肖德法《穆桂英平西》《游园惊梦》《七打九连山》等一个个精彩曲目,着实让村民们过了一把戏瘾。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西河戏,这让村民有了切实的文化获得感。66岁的村民余桂水告诉记者,听了一辈子的西河戏,现在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家里,都能免费看大戏,这样的日子真的快活似神仙——这是江西共青城市委、市政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真实写照。

为此,记者走进共青城市,实地感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给城市和老百姓带来的变化。

设施机制齐备 图书共建共享

为惠及更多市民,共青城市采用创新方式,2017年在全省率先尝试市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目前,图书馆面积已达7920平方米、藏书48余万册,馆内共购置了4台超级阅读机并设立了多种形式的阅览室,让更多市民爱看书、爱上书。此外,为方便市民文化生活需求,图书馆已建成全市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市、乡镇、高校、中小学读者证一卡通和图书通借通还。

2018年以来,共青城市市委宣传部积极筹资,将推进广播“村村响”工程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现全市行政村农村广播“村村响”全覆盖,让村民第一时间听到最新的新闻节目,了解国家大情小事。

在共青城市甘露镇前山村村委会工作17年的吴春富告诉记者,农村广播虽小,但作用很大。“这广播仿佛一下把我带回到童年。在我小的时候,农村广播一直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后来电视、网络的普及,听广播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广播更适合农村生产生活,最传统的方式覆盖最广大的受众,广播也使得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资源融合 文化共享

近日,共青城市金湖乡的乡综合文化站全面对外开放了。走进文化站,展览室摆放的共青垦荒创业相关的藏品,令人眼前一亮。宣传栏中展示了近年来江西省、共青城市领导和该市各地各单位党员干部群众参观共青垦殖场旧址和“共青精神”展览的活动照片,以及近年来举办的各类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等。该乡文化站站长余小燕表示,文化站从去年修缮复原以来,已接待50余批次2000余人次参观。同时,还新建了江流村史馆,以弘扬“共青精神”为核心,展示村史文化、发展历程。

据介绍,文化站二楼分别是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和文体活动室。群众可以免费自助借阅图书,这里的图书与市图书馆、各乡镇图书馆通借通还,非常方便。

而每到假期,共青城市泽泉乡涂山村文化活动中心内更是热闹,看书度假、视频通话成了不少留守儿童的不二选择。男女老少沉浸在充满文化氛围的书画室里。在多媒体室,留守儿童可以和远在异乡的父母“见上一面”,感受家人就在身边一样。

村口搭舞台 免费看大戏

如今,共青城市的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硬件设施已基本达到“十个一”“六个一”标准。共青城市投入800多万元对市文化馆进行全面维修提升改造,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全市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中心进行新建、扩建和改造。让农村和城市的男女老少闲暇时都能找到一份属于走进的文化天地,更要让全民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拥有获得感。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