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新闻总第4346期 >2018-08-02编印

生物挖矿食品创新颠覆想象
刊发日期:2018-08-0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炎炎夏日,一说起吃冰淇淋,爱美的女性总是满满负罪感,但是如果这种冰淇淋添加了胶原蛋白呢?许多人爱吃香蕉,可是香蕉皮咋处理?都是白白扔了吗?其实,香蕉皮当中的血清素含量是果肉的2.12倍,把其萃取物加入奶昔,普普通通的饮料摇身变成了能够安神、助眠的功能饮料;很多人每天都要喝一杯咖啡,很少有人知道,龙眼壳烘焙后的香气和咖啡非常接近,而且它的提取物能护肝,把它加入咖啡,一种全新的功能食品就诞生了。

近日举办的第十六届台湾生物技术展上,记者看到,不只是香蕉皮、龙眼壳,还有荞麦壳、花生膜、蛋壳膜、柑橘落果、鲈鱼萃取物……这些生活中看似普普通通的生物,甚至是废弃物,正在通过科技创新,和传统食品巧妙结合起来,形成全新的功能食品。

□ 本报记者 赵 曦 文/摄

颠覆性创新

巧克力能瘦身 奶昔能助眠

龙眼壳制成的咖啡、满满都是胶原蛋白的冰淇淋、添加了酵素的巧克力、能够分泌玻尿酸的益生菌酸奶……在展会现场,大江生医展台这些具有颠覆性创新的功能食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品尝。

为什么会选择龙眼壳做咖啡?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加工桂圆干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桂圆壳,也就是龙眼壳。龙眼壳烘焙后的香气和咖啡非常接近,而且没有咖啡因。此外,实验还发现,龙眼壳的提取物能够护肝,把它和咖啡相结合,不仅气味相融合,而且能够让消费者在提振精神的同时调理健康。

香蕉更是如此。经常有香蕉滞销的消息见诸报端,去年10月的采收旺季,我国香蕉主产地广西的南宁市西乡塘区、钦州市浦北县等地一度出现滞销情况。今年7月,我国台湾地区的香蕉也遭遇到滞销难题。而加大深加工力度,正在成为破解鲜果滞销难题的有效途径。香蕉的果肉可以做香蕉干、香蕉酱,甚至是香蕉酒、香蕉面粉,可是香蕉皮怎么办,白白扔了吗?大江生医董事长林咏翔告诉记者,香蕉皮是香蕉加工时最主要的副产物,占比约为30%—40%,高废弃量与易腐坏也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但其实,香蕉皮有很多功能性成分,如膳食纤维、矿物质、生物碱等,特别是香蕉皮当中的血清素含量是果肉的2.12倍,血清素可以舒缓神经紧绷,也就是快乐素,可以助眠。HappyBananaTM就是香蕉皮通过高效能萃取技术得到的萃取物,平均用250张香蕉皮才能萃得1公斤的HappyBa-nanaTM,和传统饮料结合,就能生产出全新的功能饮料。

除了龙眼壳、香蕉,在现场,能够分泌玻尿酸的酸奶、满满都是胶原蛋白的冰淇淋、能瘦身的巧克力更是吸引了不少女性参观者。刚刚和大江生医联手开发TCI633益生菌优酪乳的鲜乳坊负责人龚建嘉告诉记者,大多数的酸奶仍以调节肠道功能为主,而这次大江生医研发的TCI633益生菌,摄入后能够分泌玻尿酸,从而让传统的酸奶产品搭载了保护关节和防干眼的新功能。

不只是大江生医,在一家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展台,记者还看到了用芒果加工后的副产物——芒果核仁萃取得到的芒果核仁油和芒果核仁总多酚的新技术。据研发人员介绍,芒果核仁总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可用于美白产品的研发。

而日本丘比集团的研发则瞄准了海洋生物加工的副产物——胶原蛋白。在丘比展台,记者看到,满满都是美肌、保护骨骼和关节的保健食品。丘比集团研发部增田泰伸博士分析,未来,胶原蛋白、玻尿酸等功能成分在健康食品中的应用还将不断加大。仅在日本,用于美肌的功能食品销量十年间就增长了172.7%,而消费者对胶原蛋白、玻尿酸这些美肌成分的认知度高达80%以上。

功能食品新趋势

从生物当中挖出矿来

无论是大江生医的龙眼壳、香蕉皮,还是丘比集团的胶原蛋白,亦或是研究机构的芒果核仁,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把创新的触角伸向了生物,像挖矿一样深挖各地特色生物的功能成分,和传统食品相结合,产生全新的功能食品。

东南亚协会食品科技学会会长Rindit博士从事当地特色植物资源研发近20年,在展会上,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印度尼西亚相关研究机构已经把科研的重点转向了本地特色生物资源的挖掘,研发思路则遵循当地的传统饮食文化和习俗。据其透露,该学会目前已经收集整理的功能成分目录已有百余种,这些成分都可以和各种传统食品相结合,进而创造出数十倍乃至数百倍的全新功能食品。

Rindit博士告诉记者,自己从1999年就开始研究一种名为“Gambir”的植物,这种植物富含儿茶素,能够抗氧化,可以将其叶子的萃取物和茶饮料相结合开发功能饮料。

不只是饮料,在Rindit博士看来,这些植物萃取的功能因子可以和更多的普通食品相结合,比如大米。他解释称,在印度尼西亚,因为人们多食用大米,糖尿病患者比例较大,但是,如果大米当中加入谷物成分,形成五谷米,这样就能解决糖尿病的问题。

持相似看法的,还有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长期从事益生菌研究的万又瑞教授。在她看来,“人如其食”,吃什么就会像什么。肠道就像人的第二个大脑,如果想要这个“大脑”健康,关键就在菌群平衡。而菌群平衡的调节,完全可以通过食品当中的功能成分达成,传统的茯砖茶、腐乳、泡菜当中都有大量的益生菌,经常食用对健康大有好处。

通过搭载功能因子,传统食品正在实现新一轮转型升级。在业内专家看来,这种像挖矿一样,挖掘各地特色植物乃至生物的功能成分,开发功能食品的颠覆性创新思路值得称赞。在食品产业健康转型的当下,这种创新也是价值链提升的有效途径。

研发速度加快70倍

生物挖矿有了智能机器人

写作机器人的出现,一度让不少记者感慨是不是自己要“失业”了。而生物挖矿机器人的出现,是不是意味着众多从事生物研究的博士们也要担心了?

此次展会上,记者在大江生医展台看到一种将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化实验室整合在一起的全能DNA分析生物挖矿整合模组。到底是如何想到研发这样一套业内前所未闻的设备呢?大江生医董事长林咏翔向记者解释称,以往公司研发时,很多实验步骤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许多的流程对人手控制精准度是一种考量,因此在打造自动化生产线便考虑到,是不是可以结合大江生医十几年积累的开发48个国家功能食品与面膜的大数据,打造一个全新的自动化研发机器人。这其中不仅集成了7道萃取与生物转化程序、100种细胞功效平台实验评估、200种基因调控表现机制、15种天然物成分分析,由此可以研究不同萃取方式下生物效性成分最有效的应用方向,也可以观察萃取物与细胞产生的反应和影响,还能观察细胞内基因的表现,最后完整解析出原料当中的效性成分是什么。

林咏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生物挖矿的研发思路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加速了科研速度和效率,能将生物有效性成分的研发速度加快70倍。大江生医在业内以研发快手著称,每年能开发超过300种新产品,通过新的研发模式,未来这个速度还将大幅提升,也有助于提高科研市场占有率。在林咏翔看来,制造是实现科研成果市场化的手段,科研的提升有效地带动了制造业的提升,也正因此,大江生医都在以工业4.0概念打造自动化高速生产线。

林咏翔坦言,通过多领域前沿技术的研发,目前,大江生医无论饮料、片剂与粉包都实现了满线生产,甚至仍在不断增加新的生产线。尽管如此,当前,全球功能食品市场仍然存在产能空置率高的问题,平均仅实现20%的加工率。如何将闲置的产能有效利用起来,也是未来行业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向参观者介绍添加了胶原蛋白的冰淇淋。

大江生医展示的全能DNA分析生物挖矿整合模组,能将生物有效性成分的研发速度加快70倍。

以普通食品身份出现的功能食品在展会上吸引了不少参观者尝鲜。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