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4274期 >2018-04-20编印

聚焦“双创”激活转型发展新动能
刊发日期:2018-04-20 阅读次数:9 作者:  语音阅读:

□ 本报记者 张楠 佟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双创”升级版。一直以来,鸡西市始终坚持把“双创”作为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汇聚一切积极要素,集中向“双创”发力。

筑平台

助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坚持把创新的基点向主导产业聚焦,政府积极搭建平台,架起“鹊桥”,促进重点企业与北大、清华、苏州非矿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姻”,解决关键技术瓶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鸡西市现已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28家,实施国家、省创新项目108个,转化科技成果300余项,专利授权量1548个。精心垒起“雀巢”,大力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8家。2017年,鸡西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1家,新注册成立科技型企业186家,完成高新技术产值72亿元,增长9.2%。强化人才的智力支撑作用,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在引进韩国LG集团建设投资22.4亿元的唯大石墨烯产业园的同时,与韩国国家地质资源研究院合作建设了省级石墨烯研究院;坚持刚柔并济引人才,先后从美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柔性引进国外专家87位,引进国内知名专家1500余人次,为企业刚性引进各类人才3000多人,夯实了人才保障。

   聚要素

助力“四支队伍”创业

积极推动科技人员、大学生、农民、城镇转移就业职工四支队伍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把“校政企”资源整合起来,在全省首创“校政企”联合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联合体,聚拢起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整体合力。2015年以来,联合体扶持大学生创业300余人,带动就业千余人。把创新与创业融通起来,通过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带动创业,建成市级城镇转移就业职工、龙煤转岗分流等创业孵化基地11家,在孵企业240家,占比分别达到26%和72%。同时,把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与创业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创业者向“三新”聚焦,拓展创业空间。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电商营销、林下经济、旅游经济等领域进军,在产业融合发展中拓宽增收渠道,去年农民创业达到5万余人。

 优环境

厚植“双创”沃土

把政策引领、资金扶持、精心组织作为政府推动“双创”的总抓手,先后出台了《鸡西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实施方案》《“四支队伍”创业实施方案》等文件,构建起有利于“双创”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重点在扶持创办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四支队伍”创业等方面,给予资金、税收、金融、项目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双创”成本。同时,高举改革旗帜,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为“双创”扫清障碍,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今年1月份,全市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35.6%。“双创”,进一步增强了城市转型的内生动力,释放出发展活力,成为鸡西转型发展的第一“引擎”。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