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通过网络能“原汁原味”的阅读报纸,本系统快捷方便的展现给读者,既保留了传统报纸的独特风格,极大的节省了印刷费用,更扩大了发行的覆盖面,传播范围可遍布全球。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不得非法转载或者拷贝相关数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637706
商务合作:010-67604888
□肖燕
犹如与北京今年的严冬相印证,继去年庄胜崇光百货遭遇“撤柜潮”,华堂、百盛等多个百货零售商场撤店后,具有27年历史的北辰购物中心亚运村店月初正式停业。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大范围普及的同时,线上电商行业的冲击,租金人工成本的上升,导致传统实体购物中心之类大型零售业失去了价格优势,进入微利甚至无利经营状态。
有人说,新零售的发展也给传统零售商提供转型机遇。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有望成为未来主流的零售业态。“大数据帮助传统零售商捕捉用户动态需求,新平台帮助传统零售商缩短流通渠道,新技术帮助传统零售商提升销售、运营水平,推动传统零售商生产销售高附加值的智能化产品,帮助传统零售商创造新的金融生态以及金融模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然而,物是人非,零售还在,只是不再是消费者曾经流连忘返的高端购物所在。
最近笔者看到一种说法,认为某电商平台并没有什么高科技,更没有创新,对传统实业的产业升级没有任何帮助,它只是把传统的低端产品挂在了网上,为其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对产业升级本身是阻碍。去年底的“双12”期间也有报道显示,新生代消费者更愿意在实体店选购高端消费品。
业内人士指出,最近大火的“新零售”,其实还是烧钱圈流量的玩法,即通过大量投资迅速圈地构筑起竞争壁垒,“拖死”竞争对手之后再进行“收割”。近日有人炮轰某东,指责后者“烧钱”,“以价格战杀入市场”,“把整个中国有序的升级换代的零售业彻底打破,新零售将再次陷入价格战的怪圈”,并将其定性为“野蛮人”。而笔者也看到,“野蛮发展”的互联网电商也在吞噬着中国有序产业升级的消费品制造业,共享单车已使中国自行车工业陷于尴尬。
可以预见,在互联网经济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消费品制造业和零售业的“寒冬”还将持续。但是,是否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将之前的行业“重做一遍”?重新洗牌带来的损失是否会将新生产力带来的效率抵消?社会和个人会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是时候要慎重考虑一下了。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