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4221期 >2018-01-29编印

江西省政协委员为脱贫攻坚建言献策
刊发日期:2018-01-29 阅读次数:3 作者:  语音阅读:

□ 本报记者 郝海霞 □ 周雨农

江西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于1月22日上午在南昌开幕。10位江西省政协委员在开幕式上作了发言,其中夏丽云、欧阳剑雄、林凯3位委员聚焦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分别从司法救助、农业产业、医疗健康三方面,为全省脱贫攻坚建言献策。

发挥司法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独特作用 “司法救助是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措施,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江西省政协委员、民盟上饶市委会主委、上饶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夏丽云以“多措并举发挥司法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独特作用”为题,说明司法救助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并针对司法救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救助作用认识尚未到位、救助资金安排不够充裕、救助法律保障亟待健全、救助体系衔接仍有缺失等困难和问题,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推进司法救助立法步伐。一方面,呼吁国家加快在司法救助制度上的立法步伐,通过确立司法救助制度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应有地位,明确司法救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对救助资金加以保障,使救助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在没有上位法的情况下,建议江西省根据司法实践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制定司法救助地方性法规。

二是拓宽救助资金筹措渠道。一是积极申请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同时,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司法救助基金,贫困县(市、区)由上级司法救助基金适当转移支付。二是有计划地通过法制宣传教育等活动平台,适时开展公开募捐,筹集更多救助资金。同时,从民政部门、慈善机构接受的非特定用途慈善捐助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司法救助。

三是加大司法救助监管力度。建立完善多头受理、统一报送、统一审批、协调实施的救助平台和体系,严格审批程序与办理时限,提高救助效率。申请和审批结果应当予以公示,做到程序透明、阳光操作,确保公平公正。同时,探索建立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监督的机制,助推司法救助健康运行。

四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衔接。注重与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保障等部门,残联、妇联、工会、共青团等组织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慈善组织的联系和衔接,及时协调采用小额贷款资助、税费减免、教育培训、再就业促进以及精神鼓励、心理疏导等综合措施,发挥整体协同帮扶作用,促使当事人及其家庭尽快走出由于受侵害导致的困境,实现精准有效的脱贫脱困。 培育现代蔬菜全产业链体系

助推全省脱贫攻坚

“培育现代蔬菜全产业链体系对我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江西省政协委员、民进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吉安市政协副主席欧阳剑雄介绍,改革开放以后,江西省蔬菜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省蔬菜面积基本稳定在70万公顷左右,年产蔬菜1300多万吨。“我们调研所到之处,农民都认为蔬菜产业是经济作物中效益最好的产业,种蔬菜比种粮的效益,低的有2至3倍,一般的有10至20倍,高的有50倍以上。在蔬菜全产业链中,二产加三产的效益又是一产的2至2.5倍。但这个效益非常好的产业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江西省蔬菜产业发展存在产业自供不足,市场信息不灵,蔬菜因技术原因损耗较大,销售半径太小,政策着力不准等制约因素。

“提高产业的组织化水平,就是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就是培育蔬菜全产业链体系,运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就是蔬菜全产业链体系的现代化,就是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江西模式的具体实践。”欧阳剑雄以“培育现代蔬菜全产业链体系 助推我省脱贫攻坚”为着力点,提出四点建议:首先,建平台。引进有经验的网络平台公司来江西省,以培育蔬菜全产业链体系为切入点,建设从生产到加工、仓储、物流、分销、配送、餐桌多环节多层次的现代农业产业的综合调度网络平台,对整个蔬菜的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分销、配送进行综合调配,从而实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我省农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次,做规划。规划靠近市场蔬菜销售电子商务的发展,建设城郊现代蔬菜物流配送中心,使之逐步取代城市蔬菜批发市场。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分销、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实现由网络平台统一调度,各从业主体利益共享。精准发力,从省内到省外,扩大销售半径,逐步占领市场,通过市场进一步拉动我省蔬菜产业的发展。还有,出政策。出台江西省《关于建设现代蔬菜全产业链体系的指导意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蔬菜产业生产、加工、冷链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分销配送、质量监管等基础设施,提升现代蔬菜全产业链体系的技术水平。同时,强责任。进一步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重点考核将出台的《关于建设现代蔬菜全产业链体系的指导意见》落实情况,使我省生产的蔬菜销售得更远,效益更好。

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 助推精准扶贫

“中共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积极实施《江西省‘十三五’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和我省《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我省大健康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迎来了新机遇。”江西省政协委员、农工党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林凯发表题为“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 助推我省脱贫攻坚工作”的讲话,他表示,近几年来,江西省大健康产业发展迅速,医疗卫生服务快速发展,医药品牌优势明显,养生养老产业方兴未艾。全省医疗卫生机构3.8万家,病床20.9万张,生物医药主营业务收入1299亿元;中药材专业市场、中医药热敏灸技术享誉全国;养老服务中心5300个,养老床位16万张;康体旅游逐渐普及,中医药健康旅游、乡村民宿度假等发展前景广阔。

但是,当前,全省大健康产业在助推精准脱贫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县级医院优质医技水平缺失,大健康产业各领域资源未有效发挥,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养生养老、体育等资源发掘工作有待加强,大健康产业人才比较缺乏等。为此,林凯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农工党中央主办的中国生态健康论坛、中医科学大会和国家级重点学科专项精准扶贫工程,是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高层人才和企业聚集。建议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争取这三大项目落户江西,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二是补足县级医院医疗技术短板,推进健康扶贫。一方面加强贫困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病种的统计和分析,有针对性地选送贫困县医务人员到省、市医疗机构免费进修培训,解决贫困群众出县看病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快“互联网+远程医疗”建设,重点是加强远程医疗设施建设,制定全省统一的收费标准,将远程医疗收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三是发展中药材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落实国家《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要求,指导贫困县科学布局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设“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设立“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推动医药企业在贫困县设立原料药材供应基地,鼓励公立中医院优先采购以基地药材为主要原料的药品;建立“中药企业+种植大户+贫困户”“中药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是发掘贫困地区自然资源,推动康体旅游、养生养老产业发展。建议我省开展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第二批创建工作,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与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积极开展国家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工作,争取上榜名单有新突破;积极发展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培育贫困户自办农家乐,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要依托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发展养生养老产业,引导城市旅游休闲养生养老消费转型。

五是培育大健康产业科研、技术和服务型人才。建议以高校为依托,设立大健康产业学院或研究机构,开设大健康产业专业课程,培养大健康产业专业人才。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