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
8月4日央行下发文件,明确要求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并给出了最终时间。央行宣布从2018年6月30日起,类似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都必须通过“网联支付清算平台”处理。
什么是网联?
所谓的“网联”平台,全称叫“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其平台由“网联”公司(全称为“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在运营。网联的主要职能是为类似于支付宝、财付通等非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搭建一个共有的转接清算平台,受央行监管。
通俗讲,以前是支付机构直接与各家银行对接,进行线上支付业务;有了网联后,则要求支付机构必须通过与网联对接,才能在线上接入各家银行。
8月2日,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财付通、支付宝、银联商务等在内的45家机构和公司签署的《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设立协议书》被曝光。
网联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亿元整,协议各方均以货币出资,出资额分3期缴纳,出资比例分别为50%、30%和20%。其中,包括央行清算总中心、上海清算所、黄金交易所等在内的央行下属7家单位共同出资7.6亿占股比例达到37%,央行系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股东,备受业内关注的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持股9.61%。
股东方的明确和组织架构的正式落地让网联成为线上清算中心的设想真正成为了一个定局。
央行为什么要设立网联?
以支付宝为例。2004年,支付宝成立。支付宝不是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但用户可以在支付宝开立账户,里面可以存钱。根据监管要求,这些钱受到高度监管,支付宝要把它存管到银行。于是,用户在支付公司开立虚拟账户。用于互联网小额支付,让大家快乐地网购,带来很大便利,起初并无大的问题。后来,支付宝跟很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在各行开有账户。于是,它就具备了跨行清算的功能。
比如,用支付宝做一次跨行转账,从中行向收款人(可以是自己)的农行汇款。那么,只要从我的中行卡转到支付宝开在中行的账户,然后支付宝再把它存在农行的钱,汇至收款人的农行账户上。以此,支付宝用两笔同行转账,“模拟”了一次跨行汇款,就绕过了央行的清算账户。
业内人士把这种“清算”模式称为“反接”,银联领导则将其称为“过顶传球”(OTT,OverTheTop)。即支付公司在无数个银行开设有账户(伞形),就能够实现跨行清算。准确地讲,这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的清算,而是绕开了清算。央行主办和主管的多个清算体系,在这一模式下,都不再被需要。
在这种反接模式下,就出现了新的问题。这种反接模式绕开了央行的清算系统,使银行、央行无法掌握具体交易信息,无法掌握准确的资金流向,给反洗钱、金融监管、货币政策调节、金融数据分析等央行的各项金融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事例证明,这本质上是一笔汇款人从中行卡向收款人的农行卡汇款的行为,但是,只要做些技术处理,就可以使银行、央行完全看不出来这一业务本质。银行和央行所看到的,只是两笔同行转账业务,类似于从支付宝账户提现,或向支付宝账户充值,银行和央行根本无从辨别,这是一笔跨行汇款。这大大提升了反洗钱等监管的难度,也加大了央行掌握资金流动性的难度。这一模式就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洗钱、套现获利、盗取资金的温床。
鉴于此,央行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网联的建立将纠正支付机构违规从事跨行清算业务,改变目前支付机构与银行多头连接开展业务的情况,以节约连接成本,提高清算效率,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对社会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测。
在没有网联这堵“墙”之前,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是直连模式,但这种模式绕开了央行的清算系统,信息流、资金流都掌握在支付机构手中,使银行、央行无法掌握具体交易信息,无法掌握准确的资金流向。
有了网联之后,所有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的线上支付的相关数据都在网联,央行通过网联就可以掌握资金交易数据,这将更易于对反洗钱、防范信用卡套现等方面的监测。
据了解,网联模式在国际范围内并无先例。从今年3月底至今,网联试运行已经超4个月。今年6月末,网联平台正式启动业务切量。截至6月30日,在支付机构接入方面,已有财付通、网银在线、快钱、支付宝、平安付等机构完成接入。
网联设立对各方影响如何? (1)用户:实际上,网联本身并不直接跟消费者产生现金联系,第三方支付机构付给网联平台的转接清算成本,可以部分地由其内部成本的下降所抵消,从而原本消费者负担的部分也会相应减轻。
但很多人认为,作为相对独立商业的公司,网联也需要赚钱,那它盈利方式不外乎跟银联一样,收手续费。而这个费用,第三方机构当然不会去承担,最终只能是分摊到具体的用户头上,也就是说,因为网联收费,支付宝及微信支付,会提高提现的手续费。
作为消费者,关心的是会多掏腰包还是少掏腰包?国泰君安证券银行团队分析师王剑称,网联的设立,是背后清算体系的变革,对支付业务的前端使用没有影响,不会改变用户对第三方支付服务的使用方法。若系统设计得当,性能良好,则也不会影响用户体验。(2)支付公司:支付宝、微信等将受冲击。
汇付天下高级副总裁穆海洁表示,网联将打通所有支付公司与银行之间的链接,长期来看可以为支付公司和社会节约大量成本,大部分支付公司还是对此抱欢迎态度。
不过,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网联的出现,对不同的支付机构影响也不同,总的来说,对大型支付机构的冲击要大于小型支付机构。
由于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直连”模式一直没有明确的费率规则,因此规模较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在与银行的议价能力更强,敲定的费率往往也更低,与银行直连的平均费率通常在千分之二至千分之四左右,小型支付机构则相对弱势,因此就成本节约而言,网联的出现对中小支付机构更为有利。
此外,“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存在利用监管漏洞套利的行为,一家大型支付机构在多家银行开立多个账户备付金账户也是普遍现象,甚至有挪用客户备付金的现象。”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董希淼表示,网联上线意味着第三方支付的各种套利交易将终结。
因此,专业人士认为后台清算体系变更,既不影响业务,也不影响沉淀资金(虚拟账户余额),而对银行的议价地位下降。央行能够更加高效地监测支付公司的业务,及时遏制违规行为,有望使整体行业更加规范有序。借助清理整顿互金的时机,某些业务不规范的害群之马可能会被加速清理,行业气象为之一新。(3)银行:在原来的交易模式下,遗失了用户的交易信息,不利于数据的二次应用和开发。现在交易信息可由网联获取,但银行能不能与网联合作得到数据,尚不得而知。(4)银联:对银联来说,网联的出现则为其带来了竞争压力。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薛洪言认为,如果网联不上线,监管趋严带来的必然是第三方支付向银联靠拢,银联将成为直接受益者,网联上线后,银联的垄断格局自然也就被打破了。
意味着长久以来想把银行卡网上交易的清算也收归旗下的努力,宣告失败……当然,这也意味着,网联的网上交易与银联在银行卡线下交易的跨行转接,并无重叠,形成了划江而治格局。银联的心情,可想而知。
设立网联释放的四个重要信号
综上所述,央行设立网联这一举措释放出了四个重要信号:
第一,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成立终结了银联吃独食的时代。
第二,从业务管理的角度,央行把第三方支付“收编了”,支付宝和财付通的超级金融梦想,遭遇到了天花板。
第三,央行通过组建网联,把对第三方支付的控制权牢牢抓在手中。从而有效实施监管。
第四,央行通过网联,获得了更多的金融大数据,这是结束“数据寡头”垄断的重要一步。由此可见,央行对于金融、消费大数据的重视。从目前支付发展趋势看,银联代表的银行卡支付日渐衰微,第三方移动支付才代表着未来。如果没有网联,未来的金融、消费大数据必将被支付宝、财付通等机构垄断,形成数据寡头。所以,取回这些数据的控制权,也是央行推出网联的重要原因。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