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4094期 >2017-07-26编印

“龙头”带动铸造富民大工程
—— 新疆福海县“五创五富”发展骆驼产业扶贫纪实
刊发日期:2017-07-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上接A1版)

创新生产方式让生产力“富”起来

2010年,当旺源公司开始工业化加工骆驼奶时,福海县骆驼养殖规模在30峰以上的只有5户,大多数养殖户的骆驼数量都在10峰以下,奶驼的养殖量则更少。养殖规模小、养殖户分散的状况严重制约了骆驼产业的发展。

“我们通过‘示范养殖基地+合作社+养殖户’的发展机制,将养殖户引导到科学化、规模化、体系化的发展道路上,通过转变他们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了生产力,为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旺源集团董事长陈钢粮说。

位于福海县喀拉玛盖乡牧业二队的奶驼养殖繁育示范基地是旺源公司建设的第一个大型专业养殖基地。基地面积500亩,有5个标准化养殖圈舍;基地集规模养殖、科学饲养、科技示范等功能为一体,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和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带动养殖户从分散生产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示范养殖基地对养殖户实行“零门槛进入”,只要愿意进入基地的养殖户就可以申请进入基地,基地在养殖技术等方面给予指导,并对骆驼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

为实现集约发展,养殖基地成立了“托驼所”,开展“骆驼托管养殖”和“骆驼租借”服务。养殖数量在5峰以下的养殖户,可以将骆驼委托给“托驼所”,由基地进行统一养殖和管理,让那些分散零星的养殖户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享受到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红利。而对于那些想扩大养殖规模的养殖户,可以通过“托驼所”租借一定数量骆驼,实现以较少投入进行扩大再生产,从而提高养殖生产的投入产出率,经济效益显著增长。

在福海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旺源公司依托养殖基地,进一步引导养殖户成立合作社,将人力、财力、物力集中起来,进行合作经营。

“2011年底,合作社借给我一峰骆驼,扶持我发展骆驼养殖。到2016年,我家的骆驼数量增加到90峰,全家3口人月收入近2万多元。”福海县喀拉玛盖镇迭恩村牧民吉恩汗·沙怕说。他所在的福海县喀拉玛盖乡阿赫达拉奶驼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12月成立,是福海县第一个奶驼养殖专业合作社。

“当时大家养殖骆驼的数量都不多,而且,有的人家没有养殖技术,有的是没有圈舍或者是没有草场,有的是缺乏资金或劳力,成立合作社,把草场、圈舍、资金、人力等集中起来,也能集中学习养殖技术,促进了发展。”阿赫达拉奶驼专业合作社社长木尔扎别克·塔皮说。

马那提·努尔旦别克是阿赫达拉奶驼养殖合作社唯一的一个大学生,2004年他大学毕业后,回到草原上创业养马,但没有富裕起来。加入奶驼养殖合作社前,骆驼养殖对于他是一个陌生的行业。他既没有养殖经验和技术,也没有资金。2011年他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租给他了5峰骆驼,在合作社的技术指导下,他逐渐掌握了养驼技术,2017年初,他养殖骆驼数量达到150峰,月收入2万余元。

“我过去养马,7年时间都没有富起来,加入奶驼合作社,仅仅3年时间,我的年收入就突破了30万,没有合作社,这些都是无法实现的。”马那提·努尔旦别克说。

2011年,阿赫达拉奶驼养殖合作社共有200峰骆驼,随着养殖技术和养殖管理水平的提高,到2016年底,该社奶驼数量增加到1200峰,日产奶量达到1.5吨左右。

继阿赫达拉奶驼养殖合作社成立后,2011—2016年,福海县先后又成立了7家奶驼养殖专业合作社,累计有109户养殖户加入合作社。

在龙头企业旺源公司的带动下,2016年底,福海县骆驼养殖数量达到2万多峰,50峰以上规模养殖户达到280户,100峰以上规模骆驼养殖户达到78户,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由于骆驼产业的扶贫带动作用,福海县2012年被中国畜牧业协会授予“驼奶之都”荣誉称号。2012年,旺源公司被新疆自治区扶贫开发小组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被新疆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审定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4年,旺源公司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创新产品研发

占领行业制高点 让全产业链“富”起来 “这些太阳能发电板发的电,可以满足牧场的生产和生活用电……”“这是专门用来挤骆驼奶的全自动挤奶机……”“这是旺源公司设计的储奶灌……”

“这是我们牧民自己设计的卫生柜,用来放置毛巾、消毒液等卫生用品的……”

“这是去年建的标准化骆驼圈舍……”

在福海县齐干吉迭乡南戈壁,牧民别尔得别克·卓力得拜熟练地向记者介绍着自家牧场里的设施。骆驼奶全产业链的实现让这个位于大漠戈壁上的牧场充满了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气息。“这里是我的岗位,也是我的责任,这是我们‘大家’的牧场。”别尔得别克·卓力得拜说。在他的眼中,作为产业链中原料生产供应环节的牧场,不再仅仅是自己及家人生产生活的地方,而是为远在千里之外的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的地方,是他服务于消费者的地方。

2016年9月,别尔得别克·卓力得拜与来自上海的骆驼奶代理商贺青青签署了扶贫帮扶协议。贺青青每年拿出10万元,帮助别尔得别克·卓力得拜购买骆驼,别尔得别克·卓力得拜则将驼奶供应给旺源公司,经过旺源公司加工后在上海市场上销售。牧场与产品经销商、牧场与直营店的联通,实现了牧场和市场的联结,使牧场的功能和生产性质发生了质的转变;牧场也不再是“我家”的,而是包含消费者在内的“大家”的。

原料供应环节—技术服务环节—产品加工环节—成品销售环节—康养培训环节,在旺源公司驼奶全产业链中,科技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为产业链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使“旺源驼奶”一举占领了行业制高点。

“公司坚持‘科技引领未来,以自主知识产权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驼乳、驼奶化妆品、驼绒纺织品、保健食品、生物制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科技研发工作;公司目前拥有三项国家发明专利技术、一项外观设计专利技术,另有19项知识产权(专利)正在申请受理中。”旺源集团总经理刘汉富介绍。

旺源公司自2007年以来,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国内骆驼专业研究机构,从生物学和经济学等方面,对骆驼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双峰驼与双峰驼乳》、《骆驼乳与健康》、《神秘的骆驼乳》、《骆驼产品与生物技术》、《神奇的骆驼与糖尿病》等一系列研究著作,为骆驼产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2年10月,旺源公司科技团队和国内骆驼研究权威专家联合破解骆驼研究的世界性难题,绘制完成世界上首个“双峰驼基因图谱”,这是世界上骆驼生物研究领域的的重大科研成果,不仅引领了骆驼生物研究的方向,也为未来生物制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依托强大的科技实力,旺源公司实现了液态奶保质期6个月的技术突破,同时也是全世界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骆驼奶产品。以产品为中心,旺源公司将科技力量向产业链的上下端延伸,对原料供应环节、成品销售环节、技术服务环节及康养培训环节等加大科技投入,形成了完善的科技研发体系。随着旺源公司的发展壮大和科技实力的增强,2014年8月成功组建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创新技术服务让群众的头脑“富”起来

2016年9月,由内蒙古农业大学吉日木图教授、新疆自治区畜牧科学院动物专家等组成的科研技术专家顾问团在旺源集团成立。专家顾问团的成立,标志着福海县骆驼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趋于完善。

产业技术服务体系是福海县骆驼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在旺源集团的主导下,福海县骆驼产业形成了“专家顾问团+奶驼养殖协会+养殖技术骨干”的技术服务体系,对产业链中涉及的技术问题进行指导,有效地提高了骆驼产业链的生产技术水平。“专家顾问团+奶驼养殖协会+养殖技术骨干”产业技术服务体系是一个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的体系,使技术服务深入到所有养殖户,实现技术服务全覆盖,使养殖户的头脑“富起来”,促进了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养殖技术骨干在牧场发挥技术服务作用,对养殖户进行现场“手把手”指导;奶驼养殖协会则在福海县畜牧局的指导下,承担行业规划、编制技术手册等职能,每年针对骆驼产业发展制定培训和服务计划,定期举办科学养殖培训班,由专家顾问人员或养殖技术骨干进行授课,并向养殖户发放技术手册、PPT技术培训教程等技术资料。专家顾问团除承担着产业发展中的前沿研究外,负责对生产技术中的重大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巴合提别克·吾米提汗是喀拉玛盖乡阿赫达拉奶驼养殖合作社副社长,具有丰富的养驼经验,作为养驼技术骨干负责对全体社员的生产进行指导,并对生产时间进行安排和部署,什么时间进行剪毛、如何挤奶、准确判断产羔日期等,对社员在养殖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负责到现场进行指导。“要‘富’钱袋,先‘富’脑袋;通过巴合提别克·吾米提汗手把手的指导和协会的技术培训,我的头脑‘富’起来了,掌握了养驼技术,这才有信心把养殖规模从6峰提高到30峰,又提高到150峰,实现规模化养殖。”马那提·努尔旦别克道出了技术服务带给他的好处。

创新帮扶方式让群众的钱袋子“富”起来

为提高扶贫效力,实现精准扶贫,帮助牧民走向富裕,旺源集团创新帮扶方式,打造出了“零成本投入、零经营风险、零距离就业”的产业扶贫新机制。

“2011年,我想养殖奶驼,可因为以前做运输生意赔了钱,欠了10万元外债,根本没有钱去购买骆驼。为扶持我,旺源公司借给我10万元钱,我买了10峰骆驼,当年收入10万多元,使我顺利还清了原来所欠的债务。2012年—2016,旺源集团累计借给我100万元,扶持我发展骆驼养殖,扩大再生产,2017年初,我的骆驼数量增加到了90多峰,3口之家月收入2万多元。”福海县解特阿热勒镇喀拉毕亚村的阿尔棍·阿勒甫说。

除直接给予资金扶持,养殖户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旺源集团给予提供全额担保。2012—2015年,旺源集团先后为83户养殖户进行了贷款担保,担保总额2000多万元。

“‘零成本投入’就是根据养殖户的家庭基本状况和需求,采取公司资金直接扶持和对其银行贷款进行担保两种方式进行金融扶持,及时高效地为养殖户提供资金扶持,使他们在‘零成本投入’的基础上,实现扩大再生产。”陈钢粮说。

2011—2016年,在旺源集团的帮扶下,福海县有100多户养殖户是通过“零成本投入”帮扶机制,实现了脱贫,走向了富裕。

“零成本投入”解决了产业起步阶段的资金投入,“零经营风险”则有效化解了生产经营中的风险。为帮助牧民实现“零经营风险”,旺源集团对养殖户合格的鲜奶全部实行上门收购。

2011—2013年,为解决养殖户鲜奶运输距离远的问题,福海县先后在骆驼养殖区建设了10座奶站,并为地处偏远的牧民发放了储奶灌。奶站承担了鲜奶的收集和中转站的重要作用,牧民每日所挤的鲜奶可以在半个小时内送达奶站,个别距离奶站较远的牧场,则将鲜奶暂时存储在低温储奶灌内,在1个小时内送达奶站。由奶站统一将鲜奶运输到加工厂,有效地保证了鲜奶的质量。“我原来只有1峰奶驼时,每天挤奶3公斤,可牧场距离加工厂有100多公里,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如果每天送一次奶,费时费力,几乎没有什么效益,可如果不及时送奶,奶又会坏掉;奶站的建立解决了我的大难题,如今,距离我最近的奶站只有7公里,我不到半个小时就能把鲜奶送过去。”吉因汗·沙怕说。

随着福海县骆驼产业的规模发展,2011—2016年,骆驼产业带动了600多人实现了“零距离就业”。“我过去在乌鲁木齐、阿勒泰等地打工,收入不高,也无法照顾家里,现在在邻居加林别克·哈达依家边务工边学技术,每个月有3000元的工资收入。”喀拉玛盖镇塘巴勒村的吉格尔·别开说。

吉格尔·别开过去是村里的贫困户,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外出打工就无法照顾孩子,而他的邻居加林别克·哈达依是塘巴勒村的骆驼养殖户,养有92峰骆驼。如今,吉格尔·别开在加林别克·哈达依家务工,既能照顾孩子,又实现了脱贫。在福海县,像吉格尔·别开一样,骆驼养殖户带动务工的有646人,“零距离就业”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了脱贫。

2016年9月,为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旺源集团采取“企业+旺源驼奶代理商+贫困牧户”的精准扶贫机制,联结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旺源驼奶销售代表,组成10个帮扶团队,对福海县10个牧业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计划分三期进行,累计投入8000万扶贫资金,精准帮助800户通过骆驼养殖实现小康。

“骆驼”带来的家乡幸福梦

2017年6月5日一大早,喀拉玛盖镇迭恩村骆驼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吉因汗·沙怕便驱车从阿克达拉夏牧场出发,赶往180公里外的喀拉玛盖寄宿制小学,他要赶在上午上课前将500元钱交给在该校读书的回族小朋友马艺轩。“本来要在‘六一’儿童节那天来的,是给孩子的节日礼物,但因为孩子们当天有活动,就改在今天了。”吉因汗·沙怕说。与吉因汗·沙怕一样,从100多公里外的夏牧场赶到学校的还有迭恩村骆驼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另外5位社员。2017年3月,迭恩村骆驼养殖专业合作社的6位社员与喀拉玛盖寄宿制小学的6名贫困生进行了结对子帮扶,每位社员帮扶一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业。

这个看似普通的献爱心资助活动对于6位牧民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他们依托骆驼产业化发展致富后,感恩回馈社会计划的一部分,也是他们构筑家乡幸福梦的重要内容。“我过去是一个贫困户,家里既没有牛羊,也没有别的资产,全家靠我外出打工的钱生活,生活很困难。2011年我从合作社借了一峰骆驼,开始从事骆驼养殖,2014年就成功脱贫了,并渐渐富裕起来,我的富裕,是在大家的帮助下实现的,所以我富裕起来后,不能忘记社会,我要感恩回馈社会,去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帮助他们实现富裕。福海是我的家乡,让家乡人都过上幸福生活是我的梦想。”吉因汗·沙怕说。

在福海县骆驼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先富帮后富”“分享发展红利”,形成了接力发展。

2017年3月,喀拉玛盖镇塘巴拉村的阿山别克·毕特木巴依迎来了自己新购置的10峰骆驼,这是他在奶驼养殖大户木尔扎别克·塔皮的牧场务工两年后,开始了自己的养殖事业。“木尔扎别克鼓励我自己养殖,并先后借给了我6万元钱,帮助我购买了骆驼。”阿山别克·毕特木巴依说。根据他的计划,他的10峰骆驼2017年6月底开始挤奶,日产奶量15公斤左右,月收入能实现7000—8000元。

喀拉玛盖镇迭恩村原来只有3户骆驼养殖户,在这3户的带动和帮助下,2016年村里已经有15户骆驼养殖专业户,他们高的年收入达到40多万,最少的年收入也在10万以上。他们富起来后,又开始帮助村里的贫困户,2016年,这15户养殖户与村里的20户贫困户进行了帮扶结对,目前,这些贫困户中有18户通过给养殖户务工实现了脱贫,有2户在养殖户的指导下进行骆驼养殖,实现了脱贫。

户对户结对帮扶,实现了“接力发展”,提高了精准扶贫效力,传递出社会主义大家庭“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

“福海县骆驼产业的发展历程,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的工程,也是一个富民工程,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价值体现工程。一方面,福海县骆驼产业通过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从弱小走向强大,实现了产业化发展,引领了行业发展,这是一个逐步提高生产力的过程,是提升县域经济内生力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广大牧民积极参与这场产业化进程,走向了富裕,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当地经济建设中,树立起立志为‘幸福家乡梦’做贡献的远大理想,展现出了其人生价值提升的深远意义,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价值体现。”福海县县委书记罗建江说。

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每年评出一批“重合同 守信用”养殖户。图为2017年3月该公司为养殖户颁发“2016年度质量诚信奖”。 科技创新有力推动骆驼产业化发展。图为福海县组织牧民进行科技养殖培训。 福海县福海镇一牧民在乌伦古湖湖滨牧场放牧骆驼。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