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收银员,不用排队结账,东西拿了就能走。目前仍在内测中的亚马逊无人商店“AmazonGo”曾被认为是疯狂的未来商店。而国内的第一家无人零售店已经从“疯狂”变成了现实。
日前,阿里巴巴首家无人零售店“淘咖啡”正式亮相淘宝造物节。
无人零售店“淘咖啡”东西拿了就能走 “淘咖啡”是阿里巴巴首次公开亮相的无人零售店。这是一家200平方米左右的超市,位于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三楼,可同时容纳约50人购物。记者体验了自助购物全过程。
第一次进店时,打开“手机淘宝”,扫一扫店门口的二维码,获得一张电子入场券。通过闸机时扫这张电子入场券,进入店内之后就可以购物了。进到里面全程不用再掏手机。“淘咖啡”分成超市区和餐饮点单区。两个区域的结算方式略有不同。在有售货员的餐饮点单区点单后,收银机的背面有一块带摄像头的屏幕,收银员输入订单,屏幕上会显示订单商品。客户一旦确认,手机就显示扣款信息,下单成功。
等 待 区的墙上也有一块带着摄像头的大屏幕,在屏幕下方站几秒钟,大屏幕会显示取餐号码和剩余时间。如果你的餐点已经做好,屏幕会显示:××号,请取单。
这里运用到的是AR技术,即现实增强技术。
在超市区,陈列的是各种淘公仔和创意类商品。你可以拿起任何一件商品,直接离店。
当你拿着商品离开时,必须经过两道“结算门”。靠近第一道门,它会自动感应到你将离店的信息并自动开启。两三秒之后走到第二道门,上面的屏幕显示“商品正在识别中”,再过一秒左右,显示“1件商品正在支付中”,大门开启,你的手机收到扣款信息。
记者注意到,从进入第一道门到完成支付,总共只需要几秒钟。
戴墨镜或口罩、把商品放进口袋都能识别 “淘咖啡”开张前,开发这套全新的无人支付技术的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的工程师们做了一次内测:把商品放进书包、塞进裤兜;多人拥挤在一个货柜前抢爆款;戴墨镜;戴墨镜+戴帽子……
测试结果显示,常态场景都能被识别,非常态场景大多数情况下也能被系统识别出并准确扣款。技术负责人、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高级技术专家曾晓东说,这套技术方案混合使用了计算机视觉和传感器感应,再叠加非配合生物识别技术,以降低误判率。
曾晓东说,这套无人支付技术,用了多维度交叉验证的生物识别技术,并且这种识别不会打扰到用户,也不需要用户做出配合识别的动作,比如站直,正脸面对摄像头等,这些都不用,用户体验更好。即使戴着帽子或墨镜,换掉整套衣服和发型等情况下均能被识别,“但如果同时戴着帽子、口罩、墨镜,商品被身体紧紧捂住等情况下目前还是比较难以识别。”
亚马逊全球首家无人商店“A-mazonGo”概念店虽然目前仍处于公测阶段,全球互联网巨头和商业巨头已纷纷布局无人零售。比如瑞典推出用手机绑定信用卡支付的无人便利店,韩国乐天开始尝试在便利店推行“刷手”付,以及国内的缤果盒子、快猫、TakeGo等。
在曾晓东眼中,无人零售店是这样的存在:每位进店客人都会被单独辨别;每一个商品都是数字化的商品,每一个订单都是一个数字化的订单,而支付是一个电子支付。“无人超市不只是为了让客人在逛超市时有酷炫的体验,这一技术也是带领线下实体店开拓出零售业的新大陆。”
比如,从前看似随机随意、瞬间即逝、逝去无痕的各种行为、互动以及各种细节,都能被系统性地数字化并沉淀下来,通过一套算法模型整理后,会让实体店老板前所未有地了解自己的店铺以及自己的客人:客人逛超市最喜欢走哪条路线,哪个货架客流最密集,哪个货架客人停留的时间最长…… (沈积慧)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