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医药观察总第4080期 >2017-07-06编印

“远程心脑”有何大招吸引全国院长?
刊发日期:2017-07-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一场影响未来医疗的盛会即将在京呈现。7月15日,“2017全国医联体建设与发展论坛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联体分会”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届时,全国远程脑卒中医联体、全国高血压医联体、全国心律失常医联体以及全国医+药联体将在会上悉数启动。这是自国家提出医联体新政后,国内举办的最具权威、规模最大的专科专病医联体盛会。

千院共筑·健康中国——百倍爱心卡精准扶贫专项基金在京成立助力医联体建设

整个医疗行业正在接受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政策春风的洗礼。随着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这股风力愈加强劲并惠及全国,陕西、安徽、湖南、山东、海南等地频现医联体建设身影。

事实上,医联体并非新兴事物。早在2012年,北京远程视界就低调地建起了全国首个远程“医联体”,该医联体依托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组建。建立“医联体”后,社区居民可以优先享受门诊、住院的转诊通道,可在社区预约医院的专家门诊就诊。

2013年,医联体成为医改的热点,卫生部等相关部门多次表示:“要通过建设医联体来推动分级诊疗格局形成”。同期,北京启动医联体计划。有业内人士表示,医联体是改革的产物,是医疗服务的新模式,更是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患者就诊的重要举措。 “千县万医”全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技术巡回公益培训现已培训十万名基层医生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医联体建设成果丰硕,并初步形成特点鲜明的紧密型、松散型、介于紧密型和松散型之间“三型分立”局面。

紧密型医联体是一种“以点带面”“全产业链式”的医联体模式,即以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为建设核心“点”,组织若干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共同参与,形成医疗资源共享的“面”,通过内部行政管理统一化紧密深度型合作,实现分级诊疗。

松散型医联体,即各等级医疗机构间保有独立的行政管理权、人事调配权和经济分配权,而仅是医疗服务共建共享的一种合作模式。松散型医联体的特点是组建容易、运作灵活,但因此也会带来“形同虚设”,医联体作用发挥不稳定、不持久等问题。

第三种类型则是介于紧密型和松散型之间的半紧密型医联体。它的特点主要体现为除了医联体内部建立共同的医疗病区、专家门诊和共享共建的诊疗平台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部分权力交由上级医院直接掌管。

应该说,医联体这种医疗服务联盟组织,打破现有医院所有权和行政化管理局限性,是现阶段、现形势下的一种改革尝试。截至2016年底,全国2000余家三级医院中,参与医联体建设的医院已达到50%左右。

尽管医联体在全国遍地开花,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多数人对医联体并不看好,认为其很难真正发挥在推进分级诊疗过程中的作用。集中表现为如下三点:

一是缺乏系统的医联体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医联体作为打破行政管理架构约束、开展医院之间医疗协作和医疗配合的联盟组织,其中必须要有严谨的医疗管理制度保证,以及上下协调、院际通畅的分级诊疗制度作为保障。

从现行的区域医疗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区域有比较成熟的医联体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其主要还是依靠医院的自觉性和医联体内部的一些约定来管理运行,医联体系统内部缺乏刚性的要求和约束,也缺乏共享共建的机制与利益分配。

二是医保的支持与支撑不足。目前,很多医联体开展困难,就在于医保对它的结算支持不足。例如,在一级、二级医疗机构内开设了三级医院的联合病房,它的医保定额如何计算?区域内专家门诊的定额又如何计算?这些问题影响了医联体开展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其内部可持续性的转诊。

三是医联体的建设受到行政体制的约束和制约。由于行政区划的不统一,医联体内部的管理比较弱化或是流于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让出部分行政权力给医联体的核心医院,使其对医联体内部取得较强的制约管理作用、引领作用及内部行政管理和分配作用。没有良好管理模式的支撑、经济的统一管理权限,这样的医联体难以为继。 “远程心脑”“三步走”为医联体建设提供新思路

多个难题待解,但未必不能破局。与前两年医疗行业集体爆发、资本疯狂加码投注不同,今年市场整体趋于平稳,归于理性,然而拥有五年医联体建设经验的“北京远程心脑集团”(简称“远程心脑”)依靠引领行业趋势的商业模式以及专业高效团队等优势,在全国远程脑卒中医联体、全国高血压医联体、全国心律失常医联体以及全国医+药联体建设工程取得骄人成绩,业绩增长速度领跑全行业。

远程心脑用五年的时间走出一条远程式专科专病医联体战略模式,该模式分成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B2B的方式,通过远程医疗实现医院间的远程医疗协作网,搭建医联体专科联盟。

第二步是实现O2O,通过专科医生集团、互联网专科医院和智能医生工作站连接成互联网医院。患者从线上走到线下,实现远程会诊和手术的落地。

第三步,最终实现HMO健康维护计划,把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和医疗服务结合在一起。

远程心脑母公司、国内规模最大的专注专科远程医疗联合体O2O平台——北京远程视界公布2016年一项数据:上万名运管团队,合作医院2000多家,涉及卫生院、诊所3000多家,药店10000多家,上传阅片会诊量20万例、手术量10万例,总收入60亿元。

基层医改专家表示,我国医疗机构实行的分级管理,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功能任务不同,资源配置标准不同,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同,多年来就形成了医院等级评审更加注重“功能任务”的实现,这些“不同”一再被强化,最终使得医疗机构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随着民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医疗执业环境的恶化、医学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对全科医学一直不重视)等,加之新医改以来,如基药制度等政策的重大错误,首当其冲重重打击了基层,也就促使基层迅速萎缩,大医院越发不堪重负。

分级诊疗的根本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只有获得病人的信任,才能形成按“级”诊疗的格局。如何帮助基层医院提升患者对其的信任感,成为远程心脑医联体建设过程中的重点。

2015年10月,远程心脑在京启动“千县万医全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技术培训工程”(简称“千县万医”),为全国1000家符合条件的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搭建公益培训平台。千县万医通过整合全国医疗专家资源,拟通过三年时间,为我国基层医生搭建多元化的学术交流与共享平台,促进其心脑血管诊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最终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奠定良好的人才资源基础,为更高水平的医疗行为提供实施条件。

远程心脑以资源共享为建设核心,从专科专病医联体建设切入,构建全国最大的专科专病医联体。远程心脑依托三甲医院优势科室,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率,以远程心电影像诊断、远程会诊平台为载体,整合全国县市级公立二甲以上医院作为专科远程会诊中心,帮助基层医疗机构迅速成长,从管理、技术、服务等多方面给予基层支持,以此提高整个医联体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表示,在医改新形势下建立专科医联体,可以有序安排专科患者就医,提高专科医疗水平,带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探索,未来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让病人有效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是分级诊疗的目标,也是医联体发挥作用的体现。远程心脑打破机构界限的大胆尝试,为全国各地医疗机构提供科室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协作、病源建设等医疗服务平台和资源服务平台,免去政策、品牌、经营、管理、执业风险等短板问题。

自“千县万医”全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技术培训工程启动以来,已惠及全国多个城市和地区,培训了众多当地基层医生。对此,我国著名呼吸病学泰斗钟南山院士给予高度评价:“推动千县万医培训工程,解决了亿万百姓看病难题。” (刘杰 张磊)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