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健康视点总第4080期 >2017-07-06编印

远程医疗让慢病诊疗“快”起来
刊发日期:2017-07-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王先知

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规划》强调,各级部门要积极部署做好未来5到10年的慢性疾病防治工作,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由此可见,慢病防控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推动慢性疾病防治已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中之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慢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的86.6%,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此外,《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居民疾病发病率Top10中慢病典型病种有9个,2013年中国居民疾病发病率Top10中慢病病种有6个。从整体来看,慢病不仅发病率高,且已成为我国国民的重要致死原因。

由于慢性疾病的隐秘性、伤害不可逆性、治疗周期长等诸多问题,让慢病治疗“快”不起来。周期长是真正阻碍治疗的绊脚石。事实上,慢性疾病的治疗和用药方案在短期内并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当慢性疾病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症状时,医生给予的治疗方案也是不同的。这也就意味着,为了确保疾病得到及时控制,慢病患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定期奔波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

传统“医院-患者”的管理模式弊端逐显,多种新型慢病管理模式应运而生。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远程医疗技术更为慢病管理锦上添花。

一方面,远程医疗可为患者节约了看病时间和往返的费用。减少患者家属长途转诊的差旅费用,还可以减少病人痛苦,特别是重症病人不需长途颠簸,也可以赢得宝贵的就诊时间。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视频问诊,提高基层诊疗水准,也是远程医疗落地的其中一种形式。以北京远程视界承办的全国远程心电暨慢病联盟为例,其联合各方面技术力量,发挥专家优势,提高全国基层医院心电图分析能力、心脏病诊疗技术及心脏病患者科技服务内容,充分发挥远程心电监测网络、心电图在心血管病防治以及心脏病康复和预防中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改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该联盟在基层医疗机构投放心电工作站。病人做心电图后,通过网络传输到三甲医院心电远程会诊中心,专家会诊后立即将心电图报告传回基层站点,通过平台远程接诊的医生可以直接通过后台查阅,从而方便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发展态势做出准确判断。

另一方面,远程医疗让患者能主动选择就医机构。拿心血管病人来说,接受远程诊疗有问题的病人仍在原单位治疗或自主选择就诊医疗机构;确需冠脉介入治疗者,三甲医院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在最短时间内为病人提供救治;仍在原就诊单位治疗的病人,三甲医院可提供技术指导或帮助。远程医疗的出现,让患者的就医方式从过去的被动接受逐渐转为主动选择。

目前的医疗卫生体系多围绕急病诊治和医保报销,在慢病诊疗方面着力不多,而庞大旺盛的慢病诊疗需求也逐渐反衬出医疗卫生力量的结构性不足,慢病管理已经从医疗问题延伸为社会热点。整合医疗资源,开放医保报销入口,开展基于远程医疗、大数据分析、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视频问诊的慢病管理远程医疗服务,需要政府和医疗服务平台企业携手并进。

(作者为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健康工作室主任、 望智库研究员)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