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生物安全防控作为检验检疫的一项重要职责,广泛涉及货物、人员、旅客携带物、邮件及运输容器和工具等进出境人流和物流所产生的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是生化反恐等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适应新常态,按照国家发展新战略要求,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构建起统一、协调、高效的国门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在确保国门生物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是亟待有关各方积极协商,共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迫切性与特殊性
厦门自贸试验片区设立两年多来,漳州市被确定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城市一年来初显成效。对外开放度的进一步提高,带来更大的人流、物流,尤其是在货物贸易、人员往来、跨境邮快件等方面增势迅猛,通过货物、旅客携带物、跨境邮快件等渠道产生的动植物疫情疫病传播风险和生化反恐风险也迅速增加。2015年,厦、漳两地有害生物检出批数同比增长约17%,2016年检出批数比增已高达103%,其中从旅客携带物和跨境邮件快件中检出有害生物的批量同比增长最为迅猛,均达到了110%以上,而2016年从入境货物中检出有害生物的增幅也较上一年提高了1倍多。相信随着两地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流物流的进一步快速增长,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还会快速增长,现有的国门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将越来越难以适应开放发展的需要,体系优化已迫在眉睫。 体系构建思路与建议 (一)建立国门生物安全跨区域协同防控机制
在厦、漳两地,在紧邻的自贸试验区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城市之间,建立起检验检疫、海关以及厦、漳两地农林、商务等多部门参与的,统一、高效的跨地区生物安全协调防控机制就成为必然趋势,同时该机制的建立也有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进一步提高口岸便利化水平。 (二)口岸检验检疫设施标准化建设
厦门检验检疫局近几年已形成了一整套涉及办公、查验、处理、储存、隔离等在功能区内的口岸检验检疫设施建设标准,但具体标准的落实还应结合实际进行优化。为此,通过跨区域多部门协同防控机制,可提前介入,与口岸建设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研究制订建设方案,把口岸检验检疫设施标准化与口岸建设升级工程紧密结合。 (三)信息化监管体系的建立
在现有检验检疫信息化管理系统、电子口岸信息化管理系统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优化、升级,探索研发支撑国门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尤其是可通过跨区域多部门协同防控机制,在厦、漳两地建立统一的口岸管理、检疫监管和信息共享平台,为两地共同建立国门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打好基础。
厦、漳两地分属自贸试验区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城市,同时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发展区域,两地共同构建国门生物安全防护体系,不仅能在保障国门生物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也有利于通过在更大范围内提升的区域开放度,进一步增强厦门作为自贸试验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厦门及其周边地区的更快发展。 (漳州检验检疫局 陈 玮)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