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专题总第4062期 >2017-06-12编印

购物节莫变成“购物结”
刊发日期:2017-06-1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千 妤


自2009年阿里巴巴在“光棍节”一次意外尝试,使“双11”成为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个奇迹。从此,电商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启了“购物狂欢节”的序幕。现在除了“双11”,其他诸如“双12”、“4·18”、“6·18年中购”、“8·18发烧节”等这些电商购物节,真是令人眼花缭乱。而其中“6·18年中购”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奋起直追,与“双11”一并成为“全民购物节”的主要符号。

如今电商真是“造节”忙,全年购物节连轴转,广告更是铺天盖地的向消费者“砸过来”。虽说商家们是变着法儿玩儿秒杀、预售、发红包……可热闹狂欢之后,不少消费者却吐槽称“购物节,套路深”。

国家发改委于2016年12月19日公布的12358价格监管平台2016年11月分析报告指出,网购行业价格举报量突破历史新高,其中超过90%的举报涉及虚假折扣等问题,从电商的惯用伎俩先提价、后降价,到虚构原价、夸大宣传等新花样,商家失信现象还是大量存在的。

说到底,电商在造节的背后,诚信问题十分严重,而这些问题也是消费者在购物节越来越理性消费的主要原因。电商若不把好信用关,再盛大的购物狂欢也终将落幕。据媒体报道,去年的“双11”,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表示自己并不会“剁手”,如果是必需品才会买,不会因为价格原因跟风买一些用不着的东西。这说明,购物节已从黄金时代走入白银时代,只有拿出真实惠才能打动消费者的心,如果还是继续玩儿套路,则不会有人继续为之买账。

眼下,“6·18年中购”的号角已经吹响,与“双11”一样的是,本是一个电商创办的购物节,却让所有电商都加入其中。也有细心的消费者发现,提价打折这种老生常谈的做法竟然还存在,所以不禁会问:为什么就不能多一些真诚呢?电商,本还是商,是商就要以利为重,如果这样解释的话,此举就不难理解了。

不管是“双11”,还是其他的电商购物节,如果不能真正让消费者感觉到实惠,那么电商的各种套路终究会被识破。所以,电商的购物节必须“货真价实”,商家虚假降价的行为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我们应该理性去对待电商购物节,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商家的宣传广告。自古都是买的没有卖的精,只有买错的,没有卖错的。虽说电商平台合力炒热了“双11”等购物节,可表面的繁华背后,却是严重的诟病。电商喜欢造节玩儿促销无可厚非,只是不能用虚假广告来忽悠消费者。虽说从去年开始,不少电商把广告语改为“双11买点好的“,而不是“双11多买点儿”,但薄利多销仍是现阶段各大电商最为之有效的营销思路,但是说薄利就真的要做到薄利,而不能处处设套路,让人摸不清。



(消费日报 www.xfr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