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专题总第3976期 >2017-02-13编印

智能梳子:麻烦的鸡肋?
刊发日期:2017-02-1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有消费者表示,“头发是干的还是湿的,自己通过简单判断就可以知道。至于提醒梳头过猛这个功能,正常人都不可能用过大的力气来梳头吧。” 至于连接手机传送数据这个功能,有消费者认为“梳个头,要这么麻烦吗?” □ 本报记者 张丽娜 智能功能是否为“鸡肋”? 不久前落幕的2017年美国消费电子展(CES),给全世界消费者带来了诸多惊喜,大到VR和无人驾驶,小到梳子这样的小产品,都充满各种出人意料的亮点。 比如,“不务正业”的诺基亚旗下某品牌与欧莱雅共同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发梳。 据介绍,所谓的“智能发梳”,原来是集成了WiFi模块,还分别使用了Withings的传感器和欧莱雅信号分析算法,能监测头发健康情况,从而帮助用户更好地去保养头发。梳子还内置了多个传感器,用来测量用户梳头发的力度的压力传感器,以及用来了解用户头发干湿状态的电导传感器。欧莱雅科学家表示,梳子如果太硬会对头发造成伤害,比如断裂、发梢分叉,而智能发刷可以减少伤害。另外,如果梳头动作过于激烈,梳子还会提醒用户注意。记者了解到,预计将于年中上市的这款智能梳子,售价为200美元。不少消费者仍处观望状态。北京某消费者说,“头发是干的还是湿的,自己通过简单判断就可以知道。至于提醒梳头过猛这个功能,正常人都不可能用过大的力气来梳头吧。”至于连接手机传送数据这个功能,有消费者认为“梳个头,要这么麻烦吗?”不过,知情人士称,这款智能梳子在检测头皮的同时,还能帮助用户选择适宜的洗发水,这或许才是很多消费者更为关心的。不过,不菲的售价也让很多人持观望态度。 另外,还有不少品牌推出名为“智能负离子梳”的产品,所谓的“人体智能感应控制”功能能够在梳头时释放大量负离子,而负离子的功能就是避免毛发开叉和粗糙。不过很多使用过的消费者的评价为“并没有什么用,刚梳完的时候好像是变柔顺了,但过一会儿头发就翘起来了。” 还有专门针对头发长、容易打结、梳不开的负离子梳,称“能够很快把头发梳开”。但有试用者表示:“头发的确是很容易梳开,但掉的头发也多了。所以还是继续用传统的木梳了。” 真正的“痛点”在哪里? 其实,智能梳子的概念,几年前就有企业在尝试。2014年,就有企业专为苹果手机做了一款梳子外形的手机壳。有关人士表示,虽然梳子本身没有什么科技含量,但这种搭载方式也算的上是在贴近“智能”。记者了解到,“自拍梳子”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自拍的人提供“自拍杆”和“梳理头发”的功能。但当时就有很多消费者表示,不愿拿着一个梳子外形的手机。 与此同时,搭载各种功能的智能梳子,也引爆了另外一个话题:智能梳子,能走多远? 有关人士表示,辨别发质、发出提示等功能,似乎还没有击中消费者的痛点。人们梳头是为了美发,如果“智能”只能在一些不疼不痒的方面做文章,不能有更大的突破,或许会一直游离在“鸡肋产品”的边缘。 对于智能的“终极幻想”,已经有消费者表示:如果能自动理发,或许才能引爆梳子真正的“智能革命”。 那么,以目前的智能技术水平,“能理发的梳子”是否能成行? 在被问到“你能想象未来五年甚至十年以后,哪个行业不会被人工智能带来巨大改变吗?”这个问题时,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特别提到的就是理发行业。他认为,“除了理发,人工智能或许无所不能。” 看来,与真正的人脑比起来,“智能”还有自身的局限性。如何真正击中消费者的“痛点”,也是不少厂商正在思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