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孟祥山)11月22日,辽宁省沈阳市政府新闻发布厅,“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会如期举行。一次亮相10位新闻发言人和到场的媒体数量,足以证明此次新闻发布备受官方重视和媒体关注。 2014年,曾有一位沈阳市的个体工商户,由于准备经营旅游信息管理与咨询翻译,找不到批准的业务部门,为办理一张工商执照竟然跑了7次,第7次还是提了个熟人才办理成功。当某记者现场提问举出了这个案例,问及沈阳市工商部门当下的办理时限时,沈阳市工商局副局长杨利群给出了干脆的回答,如无前置审批,最长时限为两天,沈阳正在探索现场办理的方式,只需提供身份证件、住所(经营场所)证明文件,口述登记事项,即可办照,实现“口头申报、现场发照”。 记者了解到,沈阳市对设在众创空间、产业园区、创业基地和孵化基地等区域内的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由审查制改为备案制,不再审查房屋产权证明,由园区管委会出具证明文件备案即可。 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政宇介绍,沈阳市对先行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实施“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服务”,要求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原则上不超过国家规定办结时限的40%。在打造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方面,沈阳市提出“三个凡是”要求,即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一律允许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凡是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一律向民间资本开放;凡是影响民间资本公开进入和竞争的各种障碍,一律予以清除。 据沈阳市法制办副主任宋坤赤介绍,2016年上半年,沈阳市确定有效检查计划仅为2516项次,并均在政府网站向社会公示,而按照各部门提报的年度检查计划涉企检查共15086项次,通过审核减少了12570项次。同时,沈阳市将涉企一般程序行政处罚100%纳入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范围。 今年6月,沈阳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组建了市级行政审批局,涉及投资建设、市场准入、社会事务、城市管理四大领域的业务处室由26个减至13个,精简比例达50%;审批人员由316名减至108名,精简比例达66%;9月,沈阳市网上审批服务平台正式启用,申请业务办理,实现了“业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服务一体化”。目前,网上申报平台已经开通,手机APP、微信公众号、中介超市等系统即将上线运行,电子签批、电子证照、网上缴费等系统正在建设中。 沈阳市纪委在政务服务中心派驻了纪检监察部门,专职负责行政审批廉政和效能建设工作,通过日常巡视、电子监察、阅卷查档等方式,加强对各类审批事项办理情况的全程监控和动态监管,坚决杜绝超时审批、违规收费、“吃拿卡要”、“黄牛党”、“黑中介”等现象。 在前不久闭幕的中共沈阳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再次明确了沈阳市要把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全面振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达到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名前50名经济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