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热点总第3828期 >2016-11-25编印

浅析食品安全市场准入机制演变及与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关系
刊发日期:2016-11-2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现代食品安全概念已远远超出了保障人类自身健康与生命安全的范畴,它不仅包括食物供给安全、食品营养结构安全、食品质量安全等食品本身的质与量对人类个体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的威胁,还广泛涉及经济、政治、宗教等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对国计民生、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乃至社会稳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当今社会,一个无法有效控制食品安全、确保基本民生的政府,能够长期维持社会的稳定是难以想象的。 一、食品安全市场准入机制的范围 食品安全准入机制是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食品才允许生产销售的一种许可和监督机制。随着转基因等新技术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在促进食品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食品安全问题和争议,促进了新食品安全性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扩展了食品安全准入机制的范围。随着食品贸易全球化,出现了国家或地区间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效性评估机制,这一机制源起于贸易壁垒需要,但从另一角度看,对于推动全球食品安全市场准入机制的规范化和一体化进程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全球农产品食品贸易的健康发展。所有这些新的食品安全准入机制都无法依靠市场自我形成,它必须以政府或共同利益体的形式加以推动,以此来引导食品工业向人类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食品安全的复杂性和全球化,决定了食品安全准入机制必须逐步建立在系统、统一的框架基础上。 二、食品安全市准入机制的形式 《食品安全法》重新明确了各政府主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责,但相应的配套管理机制还未最终形成。由法规、标准、相关的规范性技术文件以及各类监管机构、研究机构、检测机构、培训机构、商业组织等构成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的基本框架还未建立,目前还主要通过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和对产品实行市场准入标志制度这三项具体制度来实现市场准入,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也正逐步建立起新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形式: (一)监管体系的等效性评估。这一市场准许入形式是在近年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的推动下逐步形成的,由欧美发起,以本国或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为标准,对输出国或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与进行等效水平评估,其主体已不再是食品生产企业或经营者,而是食品生产国的食品安全准入机制本身,广泛涉及法律体系、监管和监测体系、实验室管理和技术能力、公共信息管理等多方面的等效性评估,目前较为成熟的是欧盟对水产品、禽肉、肠衣、蜂蜜等产品开展的第三方(指除欧盟成员以外的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监体系等效性评估。 (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目前,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已得到广泛的认同,成为评价食物链中的危害与人体健康风险相关性的首选方法,并对更全面的科学评估、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参与、过程的透明度、不同危害因素处理的一致性以及风险管理者的系统性决策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FAO和WHO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更促进了国际风险分析原则与方法的协调统一,使之成为一种新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形式,代表着食品安全市场准入机制的发展趋势。 三、建立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原则 食品贸易量和种类的日益增加、农业生产方式和气候的改变、危害检测和管理手段的发展、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改变、公众健康保护需求的增强等诸多全球因素的综合影响推动了国家食品安全监控体系为适应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必须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变,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及其他参与食品管理的部门正在通过制定新管理方法、应用和改进现有管理体制、改进基础设施等措施来确保食品安全,但这些措施的主要目标仍过于集中在促进食品的生产与流通,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还应逐步将其他目标考虑在内,如政府机构急需对其组织机构和运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避免强加给食品企业不合理的管理成本,同时,这些机构还应确保国际协议中公平贸易的要求,在目标和应用中建立一套能使国内标准和进口标准保持一致的机制,以推动食品安全市场准入机制的全球一体化。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已为我国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搭起了基本框架,其中食品安全市场准入机制是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具有预防性控制功能的基础机制之一,它不仅起到了通过预防性手段,保障公众健康与安全的作用,同时对于维护我国的农业产业安全、经济安全、环境安全以及提高我国农产品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厦门漳州检验检疫局 谢斌陈玮)